本文共755字
蘋果推出最新款iPhone 16e後,摩根士丹利(大摩)證券出具最新報告指出,相關客戶為應對關稅戰而提前拉貨,使得2月iPhone出貨優於預期,3月訂單也維持強勢,上調第1季iPhone產量200萬支、達5,000萬支。台廠中,蘋果供應鏈指標股台積電(2330)、鴻海等,皆維持「優於大盤」評等。
根據大摩最新預測,2025年第1季iPhone預估生產量上調200萬支、達5,000萬支,雖季減32%,但年增4%;第2季iPhone預計生產4,100萬支,季減18%,但年增5%,全年仍維持穩定增長。
iPad方面,第1季生產預估上調150萬台、達1,100萬台,但季減27%、年減4%。不過第2季iPad生產量預計回升至1,150萬台,季增5%、年增10%,市場需求有望回溫。
大摩台灣區研究部主管施曉娟表示,根據供應鏈調查顯示,iPhone 2月出貨優於預期,預計3月訂單仍維持強勁不變。但主要是受關稅不確定性影響,而非需求成長所致,同時也要關注提前拉貨是否影響第2季的生產動能。
台廠中,蘋果供應鏈指標股包括台積電、鴻海等,大摩目前仍維持「優於大盤」評等,大立光則為「中立」評等,目標價依序為1,338元、232元、2,8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關稅議題上,大摩認為台積電宣布加碼美國投資後減少關稅疑慮,至關重要,主因半導體相關領域占台灣整體工業活動達35-40%。不過台積電昨日股價跌破年線支撐,終場收959元,下跌6元,市值跌破25兆元、降至約24.8兆元,本周跌幅逾4%,累計下跌46元。外資昨賣超台積電6,823張,連續兩個交易日賣超。
外傳台積電受邀攜手客戶群營運英特爾晶圓廠,法人分析,雖然相關談判尚處於早期階段,合作案挑戰不少,成功機率偏低,但不能完全排除可能性,若成局對台積短中期恐有不利影響。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