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台積電雜音不斷!高盛、花旗聚焦六大議題 仍喊「買進」

本文共856字

經濟日報 記者崔馨方/即時報導

台積電(2330)近期雜音紛擾,包括川普關稅戰、與英特爾(Intel)合資、及美國產能影響等。對此,高盛、花旗兩大外資火速出具最新報告,聚焦「六大議題」,解析近期潛在挑戰,並同樣看好台積電技術的領導地位和韌性,均維持「買進」評等,目標價分別為1,400元、1,540元。

綜合高盛、花旗報告重點,六大議題分別為:台積電的商業策略、台積電/英特爾間的關係、合資企業具有潛在反壟斷影響、產量提升和工藝成熟度的問題、台積電擴大美國產能、潛在關稅的直接影響可能有限。

針對市場傳言,英特爾與台積電成立合資的議題,台積電目前不評論市場傳聞。不過,高盛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呂昆霖分析,台積電的商業策略始終保持獨立。

重要的是,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技術是自有專業技術,且具關鍵競爭優勢,對於競爭對手的技術授權更是極為保守。因此,台積電與英特爾間達成技術轉讓協議的可能性較低,也不符合長期策略。

另外,市場關注英特爾是否會將與晶圓代工業務轉為獨立,並尋求台積電投資或技術轉讓,造成台積電不利影響。花旗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陳佳儀則補充,英特爾的製程生態系統、設計方法與製造模式與台積電截然不同,例如:設計流程調整、EDA工具適配與良率驗證等,都將限制英特爾快速擴展代工市場的能力。短期內,英特爾仍難以在先進製程上與台積電正面競爭。

潛在關稅議題上,呂昆霖指出,半導體與晶片多數送往後端的封裝與組裝整合後,才流向最終客戶。因此,台積電並不會直接向美國運送產品,潛在關稅的直接影響有限,主要影響下游供應鏈或客戶,而非台積電自身營運。

美國產能擴張方面,目前台積電計劃於2028年提升第二座美國晶圓廠的產能,並於2030年擴增第三座晶圓廠,且在亞利桑那州的總投資將超過650億美元,強化美國布局。

展望後市,高盛預估,台積電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占據超過60%的營收,由於技術領先,能有效掌握AI、5G、HPC、EV等領域的長期結構性成長,且目前估值仍具吸引力,價位處於過去十年交易歷史的中端(本益比約10-29倍),預期未來長期毛利率將維持於53%以上,長線可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AI伺服器板需求夯,這檔PCB產能幾乎擴滿,四需求帶動HDI規格升級,今年毛利率可望提升
下一篇
雙主流概念股 市場大支柱 微星、聯策、復盛應用受關注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