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ESG概念ETF 未來主流

本文共612字

經濟日報 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人工智慧(AI)帶動各產業加大相關投資,但背後所潛藏的問題也逐漸浮現,例如,高能耗與製造所產生的碳排放,以及電子垃圾等問題。投信業者表示,隨著AI快速發展,地球資源加速消耗,各國對於ESG目標的要求勢必愈來愈嚴格,投資人可透過ESG相關ETF布局投資。

「2050淨零排碳」已成為各國政策追逐目標,而謂淨零排碳是指在特定時間內,全球人為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與人為移除的溫室氣體量相抵銷後,達到淨排放為零。簡單的說,就是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也因此各國不僅積極推動能源轉型,還採最直接手段,如碳關稅、供應鏈篩選。

碳關稅方面,歐盟率先推出《碳邊境調整機制》,計劃自2026年起,對出口到歐盟的特定商品,根據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徵收碳價格。供應鏈篩選方面,以蘋果(Apple)喊出的「2030供應鏈碳中和」目標最受市場矚目。

台灣屬於出口導向國家,投資人對供應鏈變化特別敏感,ESG投資布局勢在必行。然而,ESG在各產業公司落實程度不易查詢,建議投資人可藉由含有ESG概念的ETF來提早掌握未來市場。

例如,富蘭克林華美推出的FT臺灣永續高息,採用全球代表性的ESG研究與數據供應商「Sustainalytics」做ESG風險評分,持股中的企業皆排除30分以上的ESG高風險者,確保具有永續的競爭力,並且更融入股東權益報酬率概念,替投資人找出能幫股東賺錢且每年持續成長的優良公司,實現「高息、高成長、永續」目標。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網通族群 年後還有戲
下一篇
14 檔龍年封關創高股 聚光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