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071字
萬寶投顧蔡明彰強調,現階段分析台股要掌握投資心理,儘管經濟大環境不佳,多數產業景氣渾沌不明,但法人跟散戶都覺得有必要增加持股部位,市場投資心理認為今年基本面比去年更壞,但股市提前反應。
現在技術面是多長線買點,增加持股部位的投資心理一定先從去年賣最多的外資開始動作,去年賣超台股1.23兆元,今年來買超回補2,300億元。
散戶的投資心理具體反映在融資餘額及成交量,春節封關前融資餘額降至1,511億元,大約退回到2020年8月指數12,500點的水準,為何融資餘額創二年半的低點?
顯示散戶因去年台股跌太兇,對台股失去信心及熱情,當時大盤成交量只有每天1,500億元,對比去年平均每天成交量2,500億元,這是相當低的水位,表示散戶不關心股市。
散戶不像法人有操作績效的壓力,所以動作慢半拍,但最近融資餘額開始增加,5日及10日平均成交量2,100億元至2,200億元,這二項指標初步顯示散戶漸漸回來了。
萬寶投顧蔡明彰強調,這時候要了解法人及散戶接下來怎麼想、怎麼做?今年初外資大買晶圓雙雄,分別買超台積電24萬張,聯電34萬張,分別今年來上漲19%跟23%。
其實就EPS而言,晶圓雙雄今年都較去年衰退,估計台積電由去年39.2元衰退到34元,聯電由去年7.09元衰退到5元,不過去年股價大跌,並且以今年預估EPS計算本益比,台積電16倍、聯電10倍,處於合理水準,所以外資列為第一優先回補的股票。
然而大舉回補也會出現問題,外資的漁網撒下去,也未必撈到大魚。
有些個股外資強力買盤下,雖然股價快速反彈,但公布的基本面數據跟不上股價,例如超越大立光成台股股王的信驊,外資今年來買超1,100張,但1月營收2.2億元,月減44%及年減43%,月減受工作天數減少影響可以理解,但年減逾4成,不免擔心今年上半年資料中心成長放緩,伺服器控制晶片需求下滑,信驊自2020年11月起,每個月營收的YoY都是正成長,如今變成負成長,若再連續2、3個月仍是負成長,股價恐回頭,外資可能買錯了。
創惟訴求Type-C題材,但1月營收1.39億元,月減35%,年減高達68%,蘋果今年秋天推出iPhone 15,將支援Type-C,但距離現在還太久,何況創惟去年10月低點74.9元以來,反彈6成,股價不再是低基期。
外資為首的法人現在會回補對象轉向低基期產業,這個重大的改變是建立在散戶回來了。
試想,散戶對台股恢復熱情,但散戶也很聰明,不會盲目追價外資已大買而股價飆翻天的個股,散戶會覺得買進低基期股票,心裡踏實些,外資投散戶所好,有必要買一些低基期產業。
萬寶投顧蔡明彰強調,低基期產業有三個現象:股價漲幅落後、股價淨值比偏低、股價做頭的時間較早。放眼台股所有產業,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是面板族群。
面板雙虎友達、群創自本波底部分別反彈20%及22%,漲幅低於大盤自底部12,629點以來的24%,友達、群創的股價淨值比分別0.68倍及0.46倍,雖然2023年EPS估計仍是虧損,但下半年將有縮小虧損,甚至本業由虧轉盈的契機,所以法人現在買進是有勝算的。
萬寶投顧蔡明彰強調,台股三大產業股價做頭時間最早,包含面板、記憶體、鋼鐵。面板雙虎2021年4月做頭,南亞科為首的記憶體也大約在這個時間做頭,因為雙D是最重要消費電子的關鍵零組件,視為景氣先行指標。後來手機、筆電、電視等消費電子供需都反轉,鋼鐵龍頭中鋼2021年5月做頭,鋼鐵是工業之母,也預告總體經濟在2022年由盛而衰。
這三個產業股價最早做頭也是基期最低,如果法人及散戶增加持股部位,可以守株待兔。
面板對比記憶體有急單效應,2月上旬面板各項產品報價仍沒有調漲,整體庫存水位仍高是原因,但關鍵零組件近來獲得急單,驅動IC的聯詠法說會透露急單效應使去年第四季優於預期,庫存下降30%,今年第一季持續再降,營運自第二季回升。
聯詠帶動下,面板零組件的瑞鼎也大漲,低價股的易華電更是漲停。生產面板驅動IC基板的易華電股價淨值比1.19倍,正是低基期現象。
萬寶投顧蔡明彰強調,鴻海集團投資的日本夏普週三業績不好,調降財測,夏普股價重挫,但同為鴻海集團的群創卻大漲,並且成交量居台股第一名。
夏普為何這麼慘?去年高價收購SDP(堺顯示器工廠),每年賠1,000億日圓。其次,夏普主攻高階產品,目前沒有急單,現在面板的急單來自上一波面板價格大跌到甜蜜點後,很多人出來掃貨,32吋電視面板及IT面板對台廠友達、群創比較有利。
面板關鍵零組件並不是聯詠的本益比最低,聯詠去年EPS自前年63.87元降至45.96元,今年估再降至26元,以目前價位計算本益比15倍。
背光模組的中光電還有微投影機業務,今年EPS估6.2元,目前價位計算的本益比僅10倍。瑞儀早已打入iPad供應鏈,也切入三星Galaxy平板電腦,獲利較穩定,今年EPS估12元,以目前100元計算的本益比還不到10倍。
立即免費加入蔡明彰粉絲團,可獲得更多資訊分享
本公司所推薦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