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45字
兆豐投顧董事長李秀利表示,本波資金瞄準三大類族群:高價股、權值股、漲多強恆強股,亦顯示盤勢是由外資、大戶控盤,後市操作方向上,因指數在年線附近難免震盪,為避免短線追高,可聚焦政策偏多指標,如碳中和、儲能、風電等,由於歐盟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將於10月試行,相關的淨排如碳捕集CCS、CCUS商機預期高達2兆美元,新能源、潔淨能源預料皆為長線題材,即使短線修正,拉回之際仍可追蹤法人長線持股。
台股受惠外資連續買超,突破年線,帶動跌深、高貝他股也紛紛收復年線,3日早盤一度開低走低,因美科技股季報不如預期盤後下跌,但低接買盤隨即進場,加權指數展現12,629點低點反彈以來的漲升氣勢,尤其本波13,981低點附近累積的空單,遭遇三個多方跳空缺口的軋空,日KD進入高檔鈍化,周K帶量跳空突破反壓,周KD在相對強勢,元月行情由多方主導,開紅盤後持續雙軋行情,惟年線15,337點能否守穩,仍視美股與外資動向。
新春開紅盤後由權值股、高價股及強恆強的題材股帶動,儘管一路以來美股季報不如預期、總經數據欠佳、外銷訂單滑落等產業基本面利空不斷,但股市仍在題材股籌碼積極買超的帶動,美股有特斯拉、META等科技龍頭股價強勢衝高,台股則有大小電子輪漲,漲升的題材股包括電動車、車電、USB、儲能、電子支付、電子紙、元宇宙等,其間一度跌深的ABF、記憶體、IC設計亦同步反彈。
元月行情在外資連續買超的推動下,買盤無視產業尚未進入實質復甦,即在預期中國大陸解封拚有感復甦,以及美聯準會升息尾聲的雙重刺激下,軋空手及空單的力道顯著,惟買盤仍以法人及中實戶為主,融資餘額在封關前至開紅盤日一路減至1,511億元,直至上周二才翻多,惟成本已墊高,留意軋空尾聲空單回補、追買浮額套牢、外資轉趨保守、資金流出或股匯雙殺等訊號。
展望後市,台股自18,619高點回檔42周見低12,629點,隨即展開13周的反彈攻克15,617點,守住多方缺口,並收復年線,若持續未有明顯的籌碼轉向,此後21周轉折將在3月下旬,在此之前應留意2月上旬 MSCI明晟進行季度指數調整、3月22日聯準會利率會議、以及美國眾議院長麥卡錫是否訪台。
由於美科技股財報不如預期,市場解讀為已知的舊利空,因而利空不跌,對於裁員撙節支出、成本控制、大陸解封後需求則以正面看待,惟萬五之上仍有較沉重的解套賣壓,空手者在萬五之上搶短追高風險宜慎,留意跌深或位階相對較低的營收成長股,題材股則聚焦減碳及儲能。
投資錦囊
歐美消費需求下降,製造業面對各項商品存貨外,先前規劃的資本支出擴產計劃也受到影響,值得留意的是,經全球通膨、聯準會升息緊縮、俄烏戰事、地緣政治風險等利空測試後,未發生系統風險或流動性危機,惟今年首季通膨、升息等利空並未消除,故指數傾向年線附近震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