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開年第二周ETF資金流向動能回升 股債市皆獲資金青睞

本文共1257字

經濟日報 記者王皓正/台北即時報導

美國12月CPI通膨數據進一步降溫、消費者對於未來一年的通膨預期也持續滑落,可望為聯準會放緩升息步伐提供空間,部分聯準會官員表態支持下次會議升息一碼以觀察政策行動對經濟的影響,市場氣氛偏樂觀、股票型ETF再度獲資金回流。根據彭博資訊,過去一週整體股票型ETF資金淨流入63.88億美元,主要為淨流入全球市場55.37億美元以及新興市場淨流入21.55億美元,其他歐洲、亞太區、日本與拉美分別獲3.47億、3.2億、2.97億與0.67億美元淨流入,反觀美國市場淨流出5.53億美元、中國大陸市場淨流出33.99億美元。產業ETF部份,近週淨流入的前三大產業為:原物料、工業與金融,淨流出前三大產業為能源、醫療保健與科技。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受惠美國薪資成長增幅與CPI通膨數據同步放緩,市場對於聯準會進一步放慢升息步伐的預期濃厚,支撐2023開年以來首兩週全球市場表現強勢,不過接下來美國即將進入超級財報週、各主要國家將公布元月採購經理人指數初值等,而農曆新年後則是1/31~2/1聯準會利率會議,需留意官員對通膨、景氣和本波升息終點的看法,預期消息面仍將牽動盤勢波動,建議投資人樂觀中仍應保有風險意識,採取股債多元配置策略。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投資人可採取廣納高股利與高債息機會、策略彈性靈活的美國平衡型基金為核心,而因應景氣下行風險及債券殖利率墊高後的收益機會浮現,建議依照個人風險屬性增持適合的債券型基金,首選側重高評級債的精選收益複合債、美國政府債或全球債券型基金。聯準會放緩升息步調預期有助提振股市信心,但終端需求疲弱讓企業獲利面臨下調壓力,不同區域及類股受到的影響程度不同,建議第一季靠攏於基礎建設、公用事業產業及美國股利成長型股票基金,並透過長期定期定額策略參與生技及科技產業創新商機。另一方面,大陸防疫鬆綁、政策從加強監管轉為以提振經濟為導向,看好大陸經濟重啟將帶動中國大陸及新興亞股表現,美元指數回貶引導資金回流新興市場,積極者可分批進場。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表示,美國通膨壓力已顯現緩解跡象,相信這正為聯準會轉向停止升息鋪平道路,而即便美國經濟很可能於今年陷入衰退程度也將溫和,因為美國就業市場仍然非常強韌,在債券殖利率已顯著攀升至極具吸引力的水準下,看好2023年債優於股的資產配置策略。過去長期低利環境使得債券相對沒有投資價值,而成長股吸引大量市場資金,一些沒有獲利的公司也受惠低利環境而水漲船高,不過隨著通膨與利率上升,這個情況已出現反轉,市場重新將關注焦點轉向已賺錢、有明確營運模式、且有配息的公司。

富蘭克林美盛基礎建設價值基金經理人尼克.蘭利表示,由於基礎建設提供經濟活動中的必要服務,看好基礎建設產業面臨市場逆風的防禦特性,中長期可持續受惠於低碳經濟轉型的結構性趨勢商機,現階段看好基礎建設四大主題,包括脫碳趨勢、全球經濟分裂(供應鏈重組和在地化生產帶動新的貿易路線和基礎建設需求)、5G演進、以及上市基礎建設股票評價面比未上市基礎建設資產便宜之優勢。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股週線漲330.13點 上市公司總市值增加逾兆
下一篇
台股三重作帳概念 法人狂敲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