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26字
新年假期,全球資金交投清淡,根據彭博資訊,過去一週整體股票型ETF資金小幅淨流入70.92億美元,分散流入至中國大陸、全球型和美國,規模約為20億~16億美元。但於歐洲為淨流出2.54億美元,戰爭因素導致歐洲股市ETF全年遭到淨流出表現最差。產業ETF部份,近週淨流入的產業僅有能源與不動產;前三大流出的產業為:科技、非核心消費與金融。
2022年在高通膨及全球央行升息潮下,投資市場創下股債齊跌罕見表現,僅以天然資源及基建類股表現較佳:全球股市下跌17.96%、新興股市下跌19.94%、那斯達克指數更下挫32.51%,均創下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單年跌幅。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更上揚2.36百分點至3.8748%,主要債市表現普遍下跌逾一成。總計過去一年整體股票市場ETF資金共流入6,405億美元較前一年減少38%、債券市場共流入2,546億美元年減14%,其中投資級債市逆勢吸金成長12%。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歷經2022年下跌後,2023年金融市場可望有反彈契機。隨著通膨觸頂、主要央行升息進入末段,債券市場轉多頭的趨勢確立,然而高利息成本將持續壓抑經濟前景,預期2023年全球股市將上演先蹲後跳的金兔年行情,建議第一季先增持「美國股債收益平衡型基金」與「精選收益複合債券型基金」,度過市場波動期,股票部位採取逢震盪加碼或定期定額策略擇優布局。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2023年核心配置首選為可靈活配置的美國價值平衡型基金;另為迎接債市轉多行情,可先搭配在高評等債的全球複合債、美國政府債或全球債券型基金。就股票部位,預期2023年第一季股市將延續震盪測底走勢,建議靠攏於防禦色彩的基礎建設、公用事業產業及美國股利成長型股票基金,並透過長期定期定額策略參與生技及科技產業創新商機。相較於美歐經濟仍在下坡段,大陸經濟有望隨防疫鬆綁而自谷底回升,積極者可留意中國大陸及新興亞股的轉機行情。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表示,2023年看好高品質債券表現將優於股票,核心策略乃拉長持債的存續期間以鎖住高殖利率。即便市場波動提高,股票資產仍可有增加收益與報酬的機會,且一旦市場信心改善可刺激股票回升,股票資產將仍是重要的資產配置的一環,因此投組策略已朝股四債六的比重配置。
富蘭克林美盛基礎建設價值基金經理人尼克.蘭利表示,資金成本墊高,拖累企業獲利表現,恐導致2023年年初股市承壓。儘管面臨大環境逆風,預期基礎建設產業受創程度應屬溫和,尤其是受監管的基礎建設公司,這些公司的現金流量、獲利和股利奠基於受監管的資產基礎,預期受監管資產規模未來幾年將受惠低碳轉型趨勢而持續增長,讓基礎建設公司獲利比整體股市更具有韌性,中長期展望正向。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