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期待美歐央行能釋暖意 股債資產普遍有溫和流入

本文共1282字

經濟日報 記者王皓正/台北即時報導

過去一周升息及經濟衰退擔憂壓抑美股,然而中港股市受惠於中國大陸優化防疫措施而續強,市場靜待未來一周的歐美超級央行周,資金面期待能有放緩升息幅度的利多,多數股市ETF資金為淨流入,債市也普遍持續吸金。累積MSCI全球股市指數週線下跌2.21%、新興股市上漲0.48%,其中香港國企股指數週線大漲7.31%領先,上證指數亦收高1.61%。

就資金面,根據彭博資訊,過去一周整體股票型ETF資金回流61.14億美元,美國股市ETF回流39.68億美元、全球型流入32.96億美元,中國大陸的流入規模雖減緩但仍有3千2佰萬美元的淨流入,整體新興市場則有6.81億美元流入;反觀亞太則仍有淨流出31.37億美元最差。產業ETF部份,近週淨流入的前三大產業為:不動產、科技和工業;淨流出前三大產業為:能源、金融與非核心消費。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市場屏息等待的十二月聯準會利率會議即將登場,投資人將中尋找本波升息終點和未來降息時點的政策線索。根據彭博資訊12/2~7對44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預計本次會議將升息兩碼,2023年2月及3月會議各升息一碼後維持利率不變,利率點陣圖預測中值預估將顯⽰基準利率在2023年達到4.9%的峰值,僅有不到一半的經濟學家預計2023年將降息。然而根據芝商所Fed Watch,目前市場仍預期2023年九月聯準會將轉為降息,若降息預期落空恐將牽動股債資產波動。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景氣放緩或衰退擔憂將主導盤勢,預期「債優於股」將成為年底至2023年第一季的投資主旋律。建議以採取靈活配置的美國價值平衡型基金為核心,因應景氣下行風險,建議投資人依照個人風險屬性增持適合的債券型基金,首選以美元計價全球複合債型基金,搭配精選各地高品質且高息公債的全球債券型基金。考量美歐經濟仍在下坡段,大陸經濟有望隨防疫鬆綁而自谷底回升,股市宜採多元配置網羅輪動契機,包括防禦色彩的基礎建設及公用事業產業、精選高品質龍頭股的美國股利成長型股票基金,並透過長期定期定額策略參與生技及科技產業創新商機,積極者可留意中國大陸及新興亞股的轉機行情。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表示,全球經濟放緩至低於趨勢水平、具挑戰的通膨環境、政策快速收緊持續為總體市場三大主軸,預期美國經濟衰退機率七成,通膨可能已在今年第三季見頂,不過明年上半年可能仍高。隨著聯準會持續升息以抑制通膨,預期殖利率將進一步攀升,這也將為投資組合創造更多投資機會與更高收益機會,且美國具備相對健康的消費者與企業資產負債表,有具備價值與高品質特色的防禦性標的,可望在景氣下行中保有相對穩定的獲利、股利與現金流。

富蘭克林美盛基礎建設價值基金經理人尼克.蘭利表示,在全球朝淨零排放目標邁進,基礎建設產業在許多領域都扮演關鍵角色,將迎來數十年的成長週期。美國通膨削減法案(IRA)是美國史上最重要的氣候立法,預期將加速產業轉型,預估2050年之前全球發電量將是現在的兩倍以上,需要大量增加各種發電及電力傳輸基礎建設投資,而歐洲綠色新政也持續推動替代能源、輸電網路管線升級和提高能源效率等發展。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蘋果WWDC預期將首推MR裝置 玉晶光帶頭漲
下一篇
光電族群 多頭亮點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