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833字
聯準會主席鮑爾釋出鴿派訊息,坦言最早12月開始放緩升息步伐,但11月非農就業數據超出預期仍壓抑市場信心,中國大陸經濟數據不佳且多地爆發針對防疫限制的抗議活動,所幸官方仍有進一步鬆綁防疫限制措施的動作,多空訊息影響下資金於各資產的進出流向亦有所分歧。根據彭博資訊,過去一週整體股票型ETF資金淨流出62.86億美元,主要為淨流出美國86.61億美元、淨流出亞太區13.15億美元、淨流出日本4.67億美元,反觀全球與中國大陸分別獲淨流入18.21億美元與14.98億美元,新興市場亦獲7.63億美元淨流入。產業ETF部份,近週淨流入的前三大產業為:核心消費、公用事業和科技;淨流出前三大產業為:工業、金融與不動產。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儘管美國11月就業報告顯示薪資通膨壓力猶存,預期仍不會扭轉聯準會12月起放緩升息步調的方向,盤勢焦點將轉向12/13~14利率會議點陣圖的終端利率水準,再者,雖然大陸經濟重啟的時間表仍未可知,但官方近期採取的緩慢行動明確指向防疫措施將逐步鬆綁,本月中國大陸領導階層將有政治局會議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接續召開,留意是否有更為明確的政策方向訊號。美中兩國政策面利多或有利年底漲升行情漲勢延續。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因應市場多變環境,建議以採取靈活配置的美國價值平衡型基金為核心,而通膨放緩、聯準會升息末期將逐漸開展債市的投資行情,建議投資人可依照個人風險屬性增持適合的債券型基金,首選以美元計價全球複合債型基金,保守可搭配具防禦性的美國公債或政府擔保抵押債。股市建議採取多元配置網羅輪動契機,包括具備抗景氣循環、通膨轉嫁機制和受惠低碳經濟轉型趨勢的基礎建設及公用事業產業,以及精選高品質龍頭股的美國股利成長型股票基金,並透過長期定期定額策略參與生技及科技產業創新商機,積極者可留意中國大陸及新興亞股的轉機行情。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表示,全球經濟放緩至低於趨勢水平、具挑戰的通膨環境、政策快速收緊持續為總體市場三大主軸,預期美國經濟衰退機率七成,通膨可能已在今年第三季見頂,不過明年上半年可能仍高,明年可能仍將繼續升息。隨著聯準會持續升息以抑制通膨,預期殖利率將進一步攀升,這也將為投資組合創造更多投資機會與更高收益機會,且美國具備相對健康的消費者與企業資產負債表,有具備價值與高品質特色的防禦性標的,可望在景氣下行中保有相對穩定的獲利、股利與現金流。
富蘭克林美盛基礎建設價值基金經理人尼克.蘭利表示,在全球朝淨零排放目標邁進,基礎建設產業在許多領域都扮演關鍵角色,將迎來數十年的成長週期。美國通膨削減法案(IRA)是美國史上最重要的氣候立法,預期將加速產業轉型,預估2050年之前全球發電量將是現在的兩倍以上,需要大量增加各種發電及電力傳輸基礎建設投資,而歐洲綠色新政也持續推動替代能源、輸電網路管線升級和提高能源效率等發展。
過去一週除聯準會主席鮑爾鴿派訊息外,主要為大陸國家衛健委呼籲老年人積極接種疫苗,且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應解盡解,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更表示,新冠病毒致病性減弱同時未提及動態清零字句,皆強化投資人對於經濟逐步重啟前景的樂觀預期,鼓舞中港股市大漲引領亞股盤勢。外資於亞股操作偏多,印度股市獲13.87億美元淨買超居冠、台股獲10.7億美元淨買超居次,其餘南韓、越南與泰國股市皆獲淨買超,馬來西亞、印尼與菲律賓股市則遭外資小幅淨賣超。
過去一周各類型債市ETF皆獲資金淨流入,整體固定收益型ETF資金淨流入78.25億美元,仍以流入美國債市39.68億美元為主,全球、歐洲與新興市場分別獲15.06億、9.54億與6.05億美元淨流入。就債券信評類別而言,投資級債ETF資金淨流入49.44億美元、非投資級債獲資金淨流入7.05億美元。
富蘭克林坦伯頓精選收益基金經理人桑娜.德賽認為,近期殖利率大幅回落主要來自市場對通膨數據下滑的信心面反應而非基本面,預期波動風險仍高。投資級債提供5~6%的收益,短天期公債也非常具有吸引力,同時建議保持高度流動性,等待例如非投資級債有進一步修正時可逢低布局,由於經濟面臨下行風險,就利差角度而言,非投資級債可能仍有再探低的機會,這更需要主動管理與由下而上對個別發行人進行深度分析,尋找基本面強勁、在成長減速下仍得以持續生存的企業,由於許多企業的基本面在前一次的衰退中已大幅改善,不認為經濟將陷入大規模嚴峻的衰退,因為許多企業的基本面在前一次的衰退中已大幅改善。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