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54字
台股今(2)日指數隨著國際股市回檔而修正,觀察目前技術指標中,日KD、RSI目前維持高檔鈍化,雖股價維持在短期均線之上,近期量能也回溫,但大盤短線漲幅已大,指數累積過大正乖離,預期在面臨漲多整理壓力下,終場指數下跌42點,收在14,970點。
國泰證期顧問處協理簡伯儀表示,美國11月ISM製造業指數報49,跌破50榮枯線,低於市場預期、也不及10月,為2020年5月來首次出現萎縮也寫下新低,主因是借貸成本上升打壓商品需求,訂單指數連續第三個月下滑。不過價格指數降至兩年半低點,支撐通膨持續降溫觀點。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11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下跌1.5至43.9,已連續五個月呈現緊縮,數字創2012年7月創編以來最快緊縮速度,但五項組成指標中,已連八個月緊縮的新增訂單指數,11月緊縮速度未再惡化,反而是存貨指數跌幅最大,反映出製造業的庫存已較前月改善,惟不同產業的庫存調整時點不同,估計要到明年第2、3季才會陸續回到正常水準。
分析師表示,美元指數近期轉弱,指數回到月線之下,亞幣轉強,新台幣近期重啟升值,有利資金行情推升。近期法人態度,外資期貨未平倉多單出現減碼,但現貨市場受到美股反彈,出現上漲、加碼,本土投信在集中市場持續加碼,政府基金近期趁反彈出現減碼,整體法人呈現正面。
不過,由於外資主導大盤,因此,若外資續買,台股反彈機會仍在;信用交易面上,融資在近期仍持續觀望,整體融資增加不多,融券餘額則維持在相對高檔,由於整體融資仍在相對新低,散戶對於反彈的信心仍相對薄弱,對於盤面有利。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