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072字
萬寶投顧蔡明彰強調,9合1大選後,股市回歸基本面,但短期的政治風險上升,選後第一個交易日台股下跌221點。
另外,要小心大陸各地抗議清零政策,烏魯木齊火災導致10人死亡,外界認為該城市封城100天,阻礙居民逃生,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等大城市爆發抗爭,目前抗議矛頭指向政府。於是週一陸股及與港股大跌,無視人行調降一碼存準率的利多。
9合1是地方選舉,對兩岸關係、經濟政策並無太大影響,但執政黨慘敗將引發內閣改組及重大政策的調整,政治變數反而選後加大。選前官股行庫及政府基金全力護盤,在投票前一日的11月25日,官股行庫大舉買超117億元,七成買進台積電,但同一天外資賣超1億元,本土法人投信及自營商合計賣超44億元。
萬寶投顧蔡明彰強調,選後第一天秋後算帳,台積電大跌3.5%,沒有慶祝行情攻上500元,並且連累聯電、聯發科,究竟政府投入多少金額選前護盤,估計1,000億元跑不掉。
雖美股反彈帶動台股強力反彈2,000點,外資在11月回頭買超1,600億元,可是選前三個月外資總計仍賣超台股1,000億元。除了外資,進出台股金額較大是壽險公司,但根據統計,10月台股小跌3.5%,但壽險業大砍500億元,由此看來從9月到11月的選前三個月,支撐台股應是政府這一隻看不見的手,最保守推算護盤投入逾1,000億元。
選後第一天台股重挫不代表政府開始倒貨,但其他人會覺得政府持股可能鬆動,於是先賣先贏。照理,政府不會在選後股市下跌時調節持股,但有可能在未來台股再度反彈時倒貨,所以選後台股仍有機會攻向15,000點,但主攻部隊不再是政府選前護盤的權值股及半導體。其他產業基本面較佳,而選前漲幅不大,將成新主流。
輸太多一定要深刻檢討,下次選民才會再給機會,就是這個道理使得9合1地方的選舉結果會牽動選後重大政策。
萬寶投顧蔡明彰強調,由於執政黨在9合1選舉高喊抗中保台,使得軍工概念股大漲。雷虎11月大漲105%,和成漲99%,寶一漲61%,精剛漲49%,這些軍工股其實都是題材性居多,相關業務的營收佔比很低,也沒有具體的獲利數字。和成的防彈陶瓷的營收佔比不到一成,第三季EPS 0.02元,累計前三季0.42元,全年僅估0.6元。
原本選後行政院將宣佈役男兵役由4個月延長至一年,選前不宣佈,擔心嚇走年輕選票,如今敗選,政府的立場是否動搖。大陸國台辦投票日深夜發文評論台灣9合1選舉,似乎鬆口氣,加上G20拜習會決定中美雙方高層官員將互相訪問,種種跡象顯示兩岸爆發戰爭機率大降,對台股是利多,但對軍工股是利空。
萬寶投顧蔡明彰強調,選前政府護盤外,另一個大動作是提出台版晶片法案,台積電美國設廠3奈米,先進製程及高端人才流失,為了堵住大家的嘴巴,祭出台版晶片法案,但為台積電量身打造的稅賦抵減,引起其他半導體業者的反對。
台積電一年的營所稅550億元,即使台版晶片法案給予研發及先進製程設備可抵減30%營所稅,減稅不到200億元。
台積電今年可賺稅後盈餘9,000億元,稅賦抵減影響不大,倒是到美國生產晶片,成本高出台灣五成,利潤反而變少,政府指手畫腳要台積電海外到處設廠,才是大麻煩。
萬寶投顧蔡明彰強調,另外,台股禁空令、國安基金護盤,預料短期內不會改變,免得給投資人感覺選輸翻臉不認人,所以台股12月中旬聯準會升息前還有行情,但行政院可能在明年1月春節前大幅改組,禁空令及國安基金護盤一併檢討,台股從12月下旬到明年春節這段時間有可能再次回檔。
高知名度的陳時中,在台北市長選舉中落敗,高端疫苗爭議是壓垮選情的稻草。預料政府防疫政策將大幅變革,以平息民怨,疫情指揮中心不再每天開會報告,口罩令將大幅鬆綁。
萬寶投顧蔡明彰強調,解封概念股明年營運開始好轉,航空、觀光、餐飲三大行業最受惠,航空雙雄華航(2610-TW)、長榮航(2618-TW)市值大,股價上漲還要等上一段時間。
觀光餐飲股本小,股價先行,尤其EPS較高個股獲得買盤關注,觀光的晶華前三季EPS 4.73元,第三季2.07元,已有明顯回升現象。東哥遊艇前三季EPS 15.27元,全年上看20元。餐飲股王的八方雲集,前三季EPS 7.53元,全年挑戰10元。晶華、東哥遊艇、八方雲集持續上漲,就會帶動其他解封概念股。
萬寶投顧蔡明彰強調,選前政府護盤的半導體,選後第一天成交佔比降至28%的低點,意味資金開始往別的族群移動。網通、IPC都有解封題材,但量能被半導體排擠,在選前沒有表現,一旦選後政府決定落實解封,台股最大主流轉向解封概念股。
雖然網通、IPC的解封營收來自國外,但股價一直沒表現,當市場終於認真注意這個題材,網通、IPC股價將還其公道。
美國禁用華為、中興通訊產品,光通訊的華星光、眾達-KY、統新、上詮週一攻上漲停。但要分清楚,聯亞是華為供應商,大陸營收佔比近六成,並沒有利多,波若威北美營收佔比五成,前三季EPS 5.01元,全年估6元以上,本益比低於10倍,比較受惠。
本公司所推薦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