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80字
台新中証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葉宇真表示,9月大陸製造業PMI上升至50.1%,重返擴張區間,顯示穩增長政策逐步發酵;在貨幣政策方面,大陸相較全球持續寬鬆,9月新增社融達人民幣3.53兆元,高於市場預期的2.8兆,9月中長期貸款增速亦較8月回升0.4 %,在經濟趨穩、貨幣寬鬆二大利多加持下,陸股第4季漲升行情可期,可優先布局受惠剪刀差(PPI-CPI)轉負,超額收益明顯的消費股。
葉宇真表示,大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9月上升0.3%,達到2.8,但10月CPI未破3,顯示出大陸通膨環境較鬆,打消市場對於今年政策收緊的顧慮;另一方面,9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連11個月回落至0.9%,當前PPI-CPI的剪刀差由正轉負且預期持續下行,產業鏈利潤將由上游逐漸轉移到下游,上游利潤占比將逐漸降低,下游利潤占比將逐漸提升。
依據歷史經驗,當剪刀差(PPI-CPI)為負時,大陸消費板塊漲幅為正且超額收益明顯。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為例,當時剪刀差為負,食品飲料股大漲近2.2倍,超額收益率亦高達近147%。
葉宇真說,今年中國二十大的重點是討論長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政策方向。根據二十大報告,對資本市場影響較大之一為從2020年到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亦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如果按習近平在2020年11月關於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的GDP總量或人均水準到2035年翻倍計算,對應年均GDP增速需達4.7%左右(2021-2035年),而預計未來十年中國大陸潛在GDP增速可能在4-4.5%之間,經濟成長力道仍佳。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