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82字
美國通膨居高不下,美元強勢迫使歐洲央行跟著升息,亞洲貨幣持續競貶,台股在國際及台海不穩定因素下,且基本面可能旺季不旺,操作上需嚴控資金比重,預期後市焦點將集中在汽車相關零組件、蘋果供應鏈、受惠美國對中制裁轉單產業及軍工股身上。
八月份市場受聯準會主席及官員連番轟炸,要降低通膨就必須一直升息等到明顯下降,再觀察後才會降息。以七、八月美國企業公布財報後對後市看法,約超過六至七成企業都看淡後市,科技業受升息影響最明顯,倒是傳產服務業等,正等待受疫情影響民眾陸續返回工作,刺激工資上漲以及房價、房租還未明顯下跌;此外,天然氣今年以來上漲超過一倍,對於即將進入冬季的歐洲,壓力還是很大。還有人資成本、房租、屋價、保險醫療等都仍在高檔,所以八月份美國CPI指年增仍高達八.三%,美股受驚嚇重挫;當然在大多數原物料已下跌中,上述這些變數反應本來就較落後,需要時間等待下降;且時間拉長到明年,相較於今年高基期,通膨率就沒那麼高了。
台積電ADR及輝達相對弱勢
最重要還要看全球景氣,尤其是供應鏈的改變,成本會提升,八月通膨數字出來,聯準會應該會持續升息,今年目標可能是四%,而全球經濟下滑已是不爭事實,包括美國及這次升息三碼深受通膨之苦的歐洲,還有中國在清零政策不變下,經濟也幾乎躺平,逼得中央命令營建業的爛尾樓必須在一個月內復工,而中央祭出補貼家電及汽車政策必須加大力度推動,但是影響人心最大的疫情封城依舊不變,這是習主席力主的政策,但也影響到供應鏈運轉以及消費力道,可以預計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要「保三」會很吃力。
美國極力壓低通膨;俄羅斯宣稱要斷天然氣的歐洲,以月接近九%的通膨率,未來勢必持續升息因應,也會傷害經濟成長;中國經濟再次清零嚇到外資,所以外移勢必加速。三大經濟體都不好,且除中國外,都面臨升息壓力,只有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及外資積極移入的印度,情況較好,股市都站穩年線之上。
蘋果、特斯拉是台股救生圈
台股今年外資累計賣超接近一.一兆元,靠著投信持續加碼台股,將連續買超周數推進至第十二周,連續買超台股天數來到五七天;不過相對來看半導體股還是較為弱勢,加上航運股,這兩大賺錢產業表現不突出,所以指數反彈空間較為有限,還是要靠中小型股表現。
台積電有政府基金支撐,且股價先跌,十五日除息之後應可填息。正常情況下,台幣貶值加上蘋果新機出貨旺季到,相關供應鏈及代工業者,八月營收都相當好,這些公司PE都不高,若能持續強勢,有機會擋住半導體的弱勢,也令指數有機會在一四○○○至一四三○○點築成支撐。
本文完整報導、發燒個股動態,以及更多第一手台股投資訊息,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213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