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48字
今年來隨著通貨膨脹攀升,更加凸顯投資理財的重要性。不過,對於可運用資金相對較少的年輕投資族來說,究竟應該如何操作才能提高獲利率?市場專家提出不同看法,不過萬變不離其宗,年輕族群的最大本錢為時間,透過主動花時間了解市場行情和學習理財知識,更能在理財的路上乘風破浪。
針對投資市場方面,新光投信資深協理吳文同建議,由於台灣市場貼近我們的生活,使得投資人能輕而易舉的了解市場資訊,同時也降低投資風險、掌握更多投資契機,因此可優先選擇以台灣市場作為投資的起點。
其次則建議投資人,可聚焦於科技產業。由於台灣如今已是全球科技業的指標之一,也具備眾多科技人才,能不斷為科技產業挹注強勁動能。長線而言,台灣的科技產業在全球仍然占有無法取代的地位,相較之下是較容易獲得亮眼報酬的選擇。
吳文同分析,台灣擁有相當完整的IC產業聚落,因應疫情商機及國際貿易情勢下的訂單效益,加上智慧物聯網(AIoT)、5G、車用電子及HPC高效能運算等新興應用成長,整體電子產業仍以半導體為主軸,包括矽晶圓、矽智材、IC設計皆能雨露均霑。
在全球邁向能源轉型的同時,綠色潔淨能源商機也迅速發酵,電動車逐漸成為台股新主流產業。依目前全球電動車產業現況,以及自駕車技術衍生的周邊汽車電子商機,將是消費電子的七倍,甚至有機會創下自個人電腦、手機以來最大科技商機,也是投資人可以深入探索的方向。
此外,由於存股人數日益增加,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建議,可選擇具有長線趨勢的產業,如電動車、金融族群、權值股等進行定期定額、分批買進並長期持有,其中又以殖利率高的標的更加適合年輕族群。透過時間累積,能分散成本,同時具有前瞻性和長期發展性,能為年輕存股族帶來美好收益。
針對今年充滿不確定性的金融環境,年輕族群身為投資小白,勢必需要更多來自專家的提醒。
第一金投信董事長陳奕光指出,重點在於「風險擺中間」,首要留意風險控管,尤其目前台股有超過六成股票跌破年線,顯見未來變數仍多,因此更加不適合貿然進場。
吳文同說,在全球股市大震盪之時,進場前應更詳細了解個股的基本面、產業面等資訊,或是將投資焦點轉往自身,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與薪資所得,累積足夠的資本,才能有更多的選擇,也是理財上非常重要的一環。
在如今資訊發達的年代,年輕族群要取得投資理財的相關資訊相對容易,法人提醒,在吸收各樣投資建議時,也需判斷自身的能力、需求,透過詳細制定出包含:目標、時間、投資工具、預算等項目的理財規劃,更能幫助投資人有效運用上述各專家的建議,也降低投資過程中的風險,創造出更好的獲利。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