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296字
全球車市有望走出營運低潮,伴隨著電動車旋風,車用電子、第三類半導體及零組件廠目前在手訂單能見度都相當高,是備受關注的族群。本周四出刊的《先探投資週刊》2197期有完整報導。
隨著中國疫情再起,上海等地祭出封控措施,重創了中國四月汽車銷量,其中,又以上海掛零的情況最為慘淡。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四月汽車的產量及銷量雙雙下滑,銳減幅度高達四成五以上,可以看出消費者的買氣確實大幅受到衝擊,所幸逐步解封勢在必行,同時,部分車廠也預期下半年缺車問題將獲得喘息空間,因此,市場看好下半年中國車市轉強可期。
無獨有偶,中國大陸日前也傳出為刺激消費,將於六月重啟新一輪的「汽車下鄉」政策,鼓勵車型為十五萬人民幣以內的汽車,每輛補貼範圍在三千至五千人民幣(約一.三萬至二.二萬台幣),雖然不久之後就馬上遭到大陸汽車業界協會出面闢謠,直指這僅僅只是源於一份業界專家的提議,該消息為假,但該傳聞卻已經讓整個市場振奮,彷彿注入一劑強心針。
中國車市有望迎來反彈
儘管新一輪「汽車下鄉」是否真的會推出、將以何種方式推出?目前仍然是充滿問號不得而知,不過,從近期狀況來看,中國內部不少縣市陸續釋出汽車相關政策已成事實,再加上全球車市挾帶著電動車颳起的旋風迎來復甦,車用晶片先前短缺的情形也正在緩解,從種種跡象來看,汽車產業揮別陰霾重返成長可說是相對樂觀。
仔細分析電動車當前的市場狀況,蓬勃發展的趨勢確實有跡可循,根據各國汽車協會資料統計二○二一年全球汽車銷售僅七一○○萬台,與二○二○年的低點相比,僅小幅成長三.八%,不過相反地,全球電動車銷量年增幅卻超過一○○%,而前三大市場則分別依序為中國、歐洲及美國,合計占全球比重達九成以上。另外,知名市調機構Digitimes Research也預估二○二五年銷售量將達二八五○萬台,在整體汽車市場滲透率將超越三成,原因來自於隨著油車禁產禁售時程越接近、碳排放標準越趨嚴格等。
確實,全球各大車廠在電動車領域布局的產能迅速擴大,除了引領潮流的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外,眾多老牌車廠如奧迪、BMW、福特、豐田、日產、福斯、保時捷等,都紛紛投入電動車研發,近來更是積極推出轉型電動車領域策略,各車場排程約落在至2025至2035年間計畫推出三○∼六○款不等的電動車,特斯拉則預計中長線將維持交付量年複合成長率超過五成的目標。
電動車供應鏈模式改變
可以直言,電動車已經成為未來全球車市成長的主要動能來源,不僅如此,電動車的強勢發展更加速了整體汽車產業的轉型以及升級。值得關注的是,由於電動車業者改變了過往既有燃油車的供應鏈模式,轉向以軟體為中心、扁平化的架構,帶動台灣廠商有望大啖相關商機,進一步深入來看,電動車的關鍵系統主要涵蓋電池、電機、電控、充電等系統,而台灣相關業者目前在電動車供應鏈已經成功成為上述眾多系統當中關鍵零組件的重要供應廠商,從材料、零組件和模組、次系統、系統整合,皆有相關廠商投入布局,同時憑藉著從資通訊產業訓練出來的軟硬整合技術與供應鏈管理能力,更是讓台廠站在相對有利的位置之上。
本文完整報導、發燒個股動態,以及更多第一手台股投資訊息,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197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