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534字
***本文所提之個股內容僅供參考,不具投資建議,投資前應審慎評估風險,且自負盈虧***
萬寶投顧分析師王榮旭指出,台股從15159反彈1000多點到16600遇到季線,難免會出現震盪,連續兩天大盤回測季線,都拉出了長下影線,代表下檔有支撐,季線以下由傳產把底部墊高,季線以上電子股也該接棒,推升大盤往萬七上攻。
傳產最強還是貨櫃輪,上周一(5/17)我在專欄推介的萬海(2615)(2615)這一波回跌反而是機會,尤其萬海最具優勢,估計是未來回升之後復原速度最快的股票。果真今(5/27)日收盤來到140.5元,不僅超越5月初的高點106元,並且從5/17以來短短10天,從80元以下拉起來已經大漲了七成五。
萬海噴出走勢,跌破市場眼鏡,券資比急提升至三成以上,依照過去經驗,融券持續上升行情就不容易下來。
萬寶投顧分析師王榮旭表示,貨櫃大漲之後,鋼鐵與塑化股也值得大家留意,因為同樣受惠全球減碳的趨勢。國際海事組織訂下了減排目標,船舶二氧化碳減排措施預計2023年上路,除非是新船,否則不合規的船舶必須更換主機,或者降速航行以達減排需求。
去年以來因為運價高漲而加速下訂的新船,最快2023年之後才能交船下水,換句話說,2021年~2022年沒有大量新船下水,運價易漲難跌;就算到2023年則可能因為減碳規定,讓運力不增反減,這讓貨櫃輪的行情可望更持久。
另外鋼鐵最大出口國是中國,中國去年進出口量高達3300萬噸,今年鋼價大漲,所以前4個月中國鋼材出口量達到2500噸。光四個月就已經達到去年整年出口量的75%,這就是中國官方不得不出手打壓鋼價的原因,並且取消出口退稅。
萬寶投顧分析師王榮旭強調,即使最近鋼價暴跌,因為上半年中國鋼鐵產出超標太多,為達到中國碳中和的目標,下半年鋼鐵減產力道將會加大,在供給減少之下,需求即使不增加,價格也是下不來。
所以最近鋼鐵股中鋼與中鴻股價因為中國打壓而下跌,我認為反而是機會,用鋼量最大的汽車與營建業,未來將走出疫情利空,鋼價中長線依舊看漲。
另一個受惠減碳的行業是綠電。中國去年全年太陽能裝機量42GW,其中有一半以上約23GW在去年第四季裝機,引爆太陽能電池封裝膜原料EVA的需求。
國內產製太陽能等級EVA的兩大廠:台聚與亞聚受惠程度高,去年第四季EPS分別為1.09元及0.93元。而今年第一季中國太陽能裝機量不到10GW,離今年全年裝機量目標55GW還差很遠。
萬寶投顧分析師王榮旭認為,下半年中國太陽能裝機潮將再度引爆,帶動EVA的需求,推升台聚與亞聚的獲利,因此兩者今年EPS皆有挑戰3.5到4元的實力,後市看好。
至於電子股反攻領頭羊是誰呢?股價會說話。超高價的IC設計股矽力、信驊及譜瑞-KY都領先大盤突破萬七的前高。
IC設計比價空間拉大,驅動IC的敦泰與天鈺第二季產品繼續漲價,在第一季EPS分別已經達到4.02元、4.75元的情況下,第二季EPS可望雙雙往5元突破。
敦泰與天鈺最近也收復了所有短中長期均線,這一波的反彈相當的強勢。
晶豪科第一季EPS為2.25元,4月EPS公布出來就已經達到1.39元,第二季獲利將會大爆發,全年EPS估計挑戰12元,本益比目前約僅11倍,在IC設計族群本益比動輒數10倍情況之下,晶豪科本益比較明顯偏低。
智原今年接單旺盛而且受惠,並且受惠聯電產能的支源,5月以來股價雖然下跌11%,但是投信默默買進1940張,比4月回補1693張還多,是否成為第二季投信法人作帳的標的,值得大家留意。
本公司與所推介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