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705字
台股在外資回歸後,似乎又變成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2330)一個人的武林了?事實上不盡然哦!在台股成功站上萬五新高點後,大受景氣因素影響的金融股也悄悄回神了。金融股長期是存股族喜愛的類股之一,但究竟有哪些金融股已經搭上外資吹來的旋風而起飛了呢?(原文刊載於2021年1年12日)
金控表現大不同
壽險大賺、銀行衰退
15 大金控在 2021 年的第二周,陸續公布了 12 月的稅後純益,進一步可以看出各大金控在 2020 年的全年收益。壽險雙雄的富邦金(2881)(2881)和國泰金(2882)(2882)在獲利上都破了歷史新高!其中富邦金 2020 年的 EPS 達到了史無前例的8.59元,坐穩了12年金控的每股獲利王。但是可從下表看到,15大金控的獲利表現相當兩極,獲利亮眼的金控主要是以壽險及證券為主體的金控,而衰退的則是以銀行業務為主體的金控,其中以華南金(2880)獲利最為慘淡,EPS 僅有 0.67 元,盡陪末座。
外資看好景氣復甦 大買金融股
金融股作為最受景氣循環影響的類股,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久久不振。但由於台灣在防疫上有所成績,整體經濟穩定成長,使外資除了在電子股有所布局外,近期也開始大買金融股,其中以2020年表現亮眼的證券龍頭元大金(2885)、國票金(2889)最受外資青睞。另外,開發金(2883)、新光金(2888)也受到外資關注,已開始逐步的買超,可望在疫情狀況好轉,利空因素逐漸淡化後,更大量的買入其餘金融股。
金融股2020年全都不順遂?
這倒不盡然
2020 年各大類股在 3 月新冠肺炎爆發時,無一倖免的全數重挫,但在電子科技強勁的需求下,眾多電子股成為疫情下逆勢成長的第一批類股。在之後許多景氣循環的相關類股,包含鋼鐵股、水泥股、航運股也都陸續出現股價回溫。而作為景氣循環最末端的金融股,卻各有好壞表現,其主要原因在於業務主體的差別。
普遍出現衰退的是銀行主體金融股
對於銀行主體的金控,2020 年是個煎熬的一年,除了疫情開始時的降息影響,之後更碰上央行打房的政策來雪上加霜,使一整年都走得戰戰兢兢。從下表可看到,以銀行為主體的華南金(2880)、玉山金(2884)、兆豐金(2886)、第一金(2892)雖然是許多存股族喜愛的金融標的,但這些金控在 2020 年的獲利卻皆比 2019 年要來得衰退許多。在眾多利空因素下,這些金融股在除息後股價就遲遲無法完成填息,對於長期持有這些標的的存股族來說,勢必還要多等上一段時間,在全球疫情有效減緩後才能迎來曙光。
既然有衰退的金融股,那有哪些金融股是逆勢成長,成為存股族可關注的金融股標的呢?
逆勢成長金融股總出列
在 2020 全年獲利上,表現最為亮眼的除了壽險雙雄的富邦金(2881)和國泰金(2882)外,由於 2020 年台股交易空前盛況,國內開戶人數大幅增加,使得證券業務的收益大幅提升,而以證券為主體的元大金(2885)、國票金(2889)更是進一步受惠,使 2020 年有著亮眼的獲利與年增率。
近一季時間內,這 4 檔逆勢中獲利成長的金融股都開始逐漸受到各大資金的青睞。富邦金過去一季股價上漲了 15%,國泰金上漲 11%,國票金上漲 16%,而身為證券龍頭的元大金,表現更是最為出色,上漲了 23%。從低利率來看,銀行類的金控想快速回到疫情前的獲利能力,恐怕需等到 2022 年才有望,此時以證券為主體的金融股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長期來說,金融股都會是適合存股族長期投資的類股族群,但若能多加了解金控的主要獲利來源,將能夠更加準確的抓準投資機會。
本文由CMoney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延伸閱讀:
挑戰 0056 國民ETF寶座!散戶瘋搶 4 檔低波動高股息 ETF,這檔除息殖利率近 7%!
45歲才學存股,現在年領 200萬股息?師承巴菲特的他 靠3步驟打造「股利莊園」,成果豐碩!
存股 玉山金(2884)穩賺不賠?陳重銘:高股息 ETF 低風險、高防禦,「領息 + 價差」賺更大!
挑戰元大高股息(0056)寶座!深度分析 國泰ESG高股息(00878),2大方針找出最佳投資法!
20 檔「生活定存股」,讓你年年領股息!小股民樂道:別人消費我賺錢!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