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專家:不探索新發展模式 中國房地產難穩定

本文共1059字

中央社 記者周慧盈北京6日電

中國房市不振,官方雖祭出各種政策,但成效有限。專家說,若不探索新發展模式,房地產市場可能難以穩定;新發展模式並非更高端的材料或裝修標準,而是從供給端去思考和突破。

陸媒證券時報網今天刊載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中國房市近期表現讓各方倍感困惑,「即便政策那麼大力度、那麼持久地紓困,即便房貸額度那麼寬鬆,利率那麼低,即便開發商那麼大尺度降價促銷,即便仲介那麼拼命去營銷客戶,但地產下行的態勢依然緩解不了」。

李宇嘉說,當前有個共識逐漸清晰,也就是若不探索新發展模式,房地產可能很難穩定。但是對於「新發展模式」,無論是管理者或業內,認識和思路都差異太大。

據指出,許多關心如何穩定房市以及如何讓市場迅速觸底回升的地方政府仍是已往老一套「快節奏」的邏輯,對於新發展模式的「慢節奏」邏輯,既沒有思維上的慣性,也不知如何著手,能做的就是在傳統需求端框架下打轉,「工具也就是那招」,包括鬆綁限制性措施公積金、補貼等,「一輪不行就再來一輪」。

有些地方政府則思考著如何優化營商環境、吸引開發商拿地以及從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貸款;而多數開發商正在重覆而無效的道路上焦頭爛額,拿地和產品設計同質化嚴重,營銷手段也相同,對於新模式的認識就是更高端的材料或裝修標準。

地方政府或開發商當下很少從供給端考慮問題,也就是住房供應政策是否有問題、市場購買力如何、供應的產品在區位、配套設施、戶型設計等方面是否匹配需求。

李宇嘉認為,新發展模式並非難以企及的東西,而是從供給端(並非需求端)去思考和突破。從滿足居民普通住房需求,特別是從作為住房需求主體的新市民、年輕人著手。

他說,新發展模式要做到以下兩點就算到位:一是房子要能如期、保證品質地蓋起來,學校等公共配套和房子能同步、同品質交付;二是要掌握不同群體對於住房需求的最新變化,並在住房供應政策上做出及時調整。

這名專家近年調查研究了許多新建案,「發現沒有被詬病的項目基本上沒有。比如,牆皮脫落開縫、滲水漏水,承諾的幼兒園、小學遲遲不到位,甚至路都通了」,業界根源上還是迎合資產增值的理念,透支或「搶食紅利」的心態,對產品本身關注度不夠。這也是過去房屋業主維權沒有當前如此多的原因,「因為房價在漲」。

他表示,過去各地房市調控政策都是直線思維,在需求端做「量的管控」,不太關心產品力,不關心需求變化;但從資產屬性到民生訴求主導,發展時代徹底改變,要從如何激發購買力回歸至供給端、產品上。最重要是房子要能順利交屋,保證品質和配套措施,「做不到這一點,也就不要談什麼新模式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京東推動短影音創作 劉強東 AI 分身將直播
下一篇
華為新機 賣一分鐘就缺貨 Pura70系列突然上線開賣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