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69字
大陸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統計指出,4月份工業企業利潤下降8.5%,尤其在東部地區與東北地區下降更多。統計並顯示,國企、股份制企業有利潤增長,但外資、私企全部下降。
據大陸國家統計局官網消息,2022年1月至4月,大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3.5%,其中國有企業增長達13.9%、股份制企業增長10.7%、外商及港澳台商下降16.2%、私營企業下降0.6%。
增長行業集中於煤礦、金屬、石油天然燃氣等能源礦物產業,下降則集中在電子通訊、設備製造、電力熱力、汽車製造業,其中汽車製造業下降33.4%。
大陸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對於上述數據解讀,部分地區和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下拉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明顯。1至4月份,東部地區、東北地區工業企業利潤年比分別下降16.7%、8.1%。主要行業中,汽車製造業受衝擊較為明顯,影響製造業4月當月利潤下降6.7%。
而採礦業及部分原材料行業利潤較快增長。能源保供持續顯效,煤炭等能源產品產量較快增長,其中煤炭、油氣開採業利潤分別增長1.99倍、1.38倍,大宗商品價格仍處高位,帶動部分上游行業利潤快速增長原材料行業中的有色金屬冶煉、化工行業利潤分別增長40.3%、14.8%。
而基本消費品行業利潤保持增勢。1至4月,酒飲料茶、食品製造、煙草行業利潤年比分別增長20.9%、10.8%、7.9%。另外傢俱、紡織服裝、皮革製鞋、紡織、文教工美等行業均保持增長。
朱虹強調「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工業企業效益有望逐步改善。他指出,1到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在上年同期增長1.06倍的較高基數上仍保持增長。受疫情影響較小的中部和西部地區,增速分別為18.2%和47.5%。
他指出,目前長三角地區疫情防控形勢有所好轉,企業復工復產正穩步推進,疫情對工業企業的影響有望逐步減弱。再加上隨著減稅降費、紓困幫扶政策持續發力,工業企業費用負擔有所緩解。他並坦承,4月利潤「短期承壓明顯」,但隨著大陸疫情形勢總體趨於穩定,「企業復工復產有序推進,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負擔的各項政策效應不斷釋放,工業企業效益狀況將逐步恢復」。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