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04字
大陸汽車龍頭「上汽集團」27日宣布,將與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展開戰略合作,聯合發起設立規模人民幣數十億元的「國產汽車芯片專項基金」,共同推動車規級「中國芯」加快落地,確保汽車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
上汽集團官方微信刊文稱,該基金將積極推進高性能汽車晶片研發生產,以及汽車電子創業項目投資,未來還將成為開放式平台,吸納更多社會資金參與。
上汽集團還表示,積極瞄准行業未來發展制高點,「十四五」期間(2021年至2025年)將在智能電動等創新領域投入人民幣3,000億元(約新台幣1.3兆元),全力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全面向高科技企業轉型。
在汽車晶片領域,上汽集團提到已推進75款晶片完成國產化開發並進入整車量產應用,同時,投資地平線、晶晨半導體、芯鈦科技、芯旺微電子等十餘家晶片公司,不斷加快汽車晶片產業鏈布局。
上汽集團有關人士指出,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電動化、智能化的趨勢推動汽車晶片需求大幅度提升,汽車上的「中國芯」將成為大陸國內汽車行業大力攻堅的重點領域。
大陸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坦言,自2020年以來,全球汽車行業企業一直受到晶片短缺問題困擾,2021年「芯」痛更為嚴重,國內外多家汽車企業因此減產或短期停產。
此外,工信部新聞發言人羅俊傑日前野指出,晶片短缺原因一是智能設備的需求增長,另一則是疫情蔓延,部分國家的制裁與打壓,對於半導體供應鏈造成衝擊。
據「中國汽車晶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數據顯示,2019年大陸自主汽車晶片產業規模僅佔全球的4.5%,車用晶片自研率僅約10%,車用晶片進口率超過90%。因此車企尋求晶片自主生產、自造「中國芯」成了未來車企關注的重點項目。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