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22字
中美關稅戰目前雖然暫時休兵,但還沒有結果出爐。學者認為,目前台商面對中美關稅戰的態度,很多人選擇是觀望,但關稅戰已經打亂全球供應鏈,造成重組,短鏈化。「大陸對美國反制,以後可能延伸到服務貿易,台廠需要特別留意。」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14日在「關稅戰、 貿易戰與兩岸地緣政治研討會」上指出,不管是關稅戰或是貿易戰,其實講的就是地緣政治,地緣政治進而影響到全球的貿易格局,然後也影響到整個經濟走勢,「經濟學不僅要改寫,所有人恐怕得要改學政治學,因為政治影響到所有的貿易走向。」
劉孟俊指出,川普發起的關稅戰,造成全球供應鏈重組,短鏈化,而韌性與安全擺在首位,造成生產地演變成近岸化區域化,也造成降低物流成本回應速度延遲,以及必須要多元布局趨勢。
劉孟俊建議,台灣不能老沉浸在想半導體優勢,要想如何發揮全球布局供應鏈優勢,因此台商未來的國際化思維要轉變。
中華經濟研究第一研究所副所長吳佳勳表示,中美關稅戰目前是休兵,還沒有結果。這次大陸面對川普與上次不一樣,上次大陸比較慌張,大陸這次反應準備好每套劇本,以組合拳反制美國。
吳佳勳認為,大陸對美國反制,以後可能延伸到服務貿易,例如赴美旅遊、留學警示、減少美國影片進口數量等,以及為後續反制做準備,像是調整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
至於在大陸的台商,吳佳勳指出,過去十年在陸台商家數正大幅減少,主要以成本考量的紡織業、製鞋業為主;只有汽車製造業因大陸電動車產業因素逆向成長。
政治大學兼任教授何思因指出,貿易談判是件非常漫長麻煩的事情,減少貿易逆差的最佳手法,就是貨幣升值。因此亞非學會首席經濟學家邱志昌預估,在90天關稅暫緩期結束後,也就是7月9日後,人民幣長期會升值,下半年全球股市會下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