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48字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5月金融統計數據顯示,5月新增貸款為人民幣6,200億元,不如外界預期。外媒指出,因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加上房地產長期低迷,持續抑制借貸意願;另有分析師指出,不少企業有產能過剩問題,融資擴產的意願和能力亦有限。
中國人民銀行13日發布金融統計數據顯示,前5個月大陸人民幣貸款增加10.68兆元,其中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人民幣9.8兆元;5月末,大陸人民幣貸款餘額266.32兆元,增長7.1%。分部門來看,前5個月,住戶貸款增加人民幣人民幣5724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9.8兆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人民幣6.16兆元。
據《華爾街日報》估算,大陸銀行業上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為人民幣6,200億元,遠高於前一個月人民幣2,800億元的疲軟水平。這主要歸因於季節性因素,因為4月份通常是借貸需求淡季,貸款機構從5月份開始衝刺放貸目標。不過5月份新增貸款規模仍遠低於經濟學家預期的人民幣8,500億元。
從貨幣供應看,5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人民幣325.78兆元,增長7.9%,低於市場預期的增長8.1%;狹義貨幣(M1)餘額人民幣108.91兆元,增長2.3%。
另外,前5個月大陸人民幣存款增加14.73兆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人民幣8.3兆元。
同日發布的社會融資數據顯示,5月末,大陸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人民幣426.16兆元,增長8.7%;前5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人民幣18.63兆元,比上年同期多人民幣3.83兆元。
華爾街日報指出,按照計算,5月社會融資規模總量為人民幣2.29兆元,而4月份為人民幣1.16兆元。在私人部門需求疲軟之際,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強勁的政府借款。
《明報》引述大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及策略師溫嘉煒,截至5月底社會融資存量增速與4月持平,信貸增長自去年第四季初低位穩定,不過大陸持續減息降準,對推動貸款反彈作用有限,企業憂慮經濟前景令他們貸款時較為審慎,不少企業有產能過剩問題,融資擴產的意願和能力亦有限,另外房地產復甦較慢,亦未能帶動貸款需求。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