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免費 LINE POINTS 大放送!


會員限定好康!輕鬆兩步驟
✅ 打開 App
✅ 左上角登入會員


訂戶還能加碼抽
💰 輕鬆坐等領 LINE POINTS 💰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免費 LINE POINTS 大放送!


會員限定好康!輕鬆兩步驟
✅ 打開 App
✅ 左上角登入會員


訂戶還能加碼抽
💰 輕鬆坐等領 LINE POINTS 💰


不再通知

陸車企赴泰國設點 催油門

本文共788字

經濟日報 記者謝守真/綜合報導

中美關係緊張,繼比亞迪等純電車陸企進駐泰國,多家車載電池大型零件商也相繼前往。自中美摩擦全面升級前的2017年底迄今,已有20個大陸車企進駐泰國,汽車零部件商跟進赴泰設廠數量暴增至原來三倍。

日媒報導,自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以來,許多大陸企業加快將工廠遷往泰國的腳步,擴大構建供應鏈以泰國為基地,加速開拓亞洲市場的需求。調查公司MarkLines和泰國政府等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由大陸企業出資設立的汽車相關零部件泰國公司數量已達165家,是中美摩擦全面升級前2017年底的3.4倍。

目前,比亞迪和長城汽車等超過20個大陸汽車品牌進駐泰國,以「東部經濟走廊(EEC)」為中心,部分廠商啟動純電動車本地化生產。另有不少大陸大型電池企業也相繼進駐,包括寧德時代、欣旺達電子、中創新航科技集團等均在當地設廠,部分已啟動本地化生產。

在大陸車企前,日資汽車製造商自1960年代起便在泰國設立生產基地,廠商約達1,400家。相較日系車企與當地公司合資眾多,大陸企業與日資車企不同,持續打造全新產業結構。據悉,大陸大型車企向供應商訂購的零部件供貨價格較日系車企低近三成,且傾向自主生產核心零部件,或從大陸供應商採購。

《汽車縱橫》雜誌指出,目前在泰國投資建廠的大陸車企,在當地汽車總產能已60萬輛。而隨東部經濟走廊建設,愈來愈多大陸汽車品牌在泰國的戰略布局也已從「試水」轉向「深耕」,這讓深耕泰國市場數十年的日本車企面臨「壓迫感」。

當地企業對大陸企業進駐的擔憂增加,泰國汽車零部件製造業協會坦言,大陸企業進一步進駐將破壞現有供應鏈,泰國企業無法充分受益。泰國大型汽車零部件製造商Thai Summit Group高層指出,大陸供應商提供的零部件具成本競爭力,日系車企也或轉向使用這些零部件。若日本大型車企在純電動車零部件採購依賴大陸企業,也或致泰國的日本供應商縮小業務規模或撤出。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馬英九海峽論壇提「九二共識」 陸委會:自失立場
下一篇
習近平談「十五五」規劃:將著眼科技突破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