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75字
近期大陸陝西、河南等多地飽受旱情之苦,其中陝西雨量是1961年以來最少,600多萬畝旱地小麥受災,多地倡議節水,山西運城市甚至有村民稱該村「澆地費用每小時(人民幣)180元」。預計未來一周,中國多地氣溫上升,旱情或更嚴峻。
大陸中央氣象台16日繼續發布乾旱黃色預警,據實時氣象乾旱監測,陝西、河南、甘肅等省份存在重度及以上氣象乾旱,其中,陝西西南部、河南西部、甘肅東部等地特旱。預計,未來3天,上述旱區仍將少雨,氣象乾旱維持或發展。
「過年後就沒下雨,土地和沙漠一樣!」有陝西農民在網上如此說。據大陸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目前陝西存在中度及以上氣象乾旱,其中陝西西南部等地達到特旱級別。今年3月中旬以來,陝西降雨量持續偏少,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位列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一少,同時氣溫偏高、大風偏多,進一步加劇了旱情。
旱情影響到小麥的生長。華商報大風新聞報導,渭南蒲城縣村民趙師傅說,春節過後,一直比較乾旱,特別是小麥在拔高抽穗的關鍵時期沒有降雨,無法澆灌,塬上的小麥長不起來,葉子發黃,有些就乾死了;陝西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研究員張睿也稱,相關部門統計,全省有超過600多萬畝小麥不同程度受到乾旱影響,而且旱情還在持續發展。
在旱情中,水資源成為昂貴資產。山西聞喜縣薛店鎮南張村村民稱,村內澆地用水每小時人民幣180元,當地村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農戶使用5寸水泵「二次提水」(從蓄水池抽水到田間),每小時大約能抽60噸水,水費便是180元左右。
前述負責人稱,自今年2月以來,當地沒下過一場能把地澆透的雨,乾旱導致村內水井取水量將近減半。以往,每口井每小時能抽出20餘噸水,現在每小時最多抽出10餘噸水。目前,村裡確實存在用水難的情況,他透露,如今不少村民很難澆上地。村民每天用水需要排隊,哪怕每噸3元,仍有村民排不上隊。
每日經濟新聞梳理報導,今年以來,華南、華北、西北、長江中下游地區以及四川等地乾旱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5月以來,陝西、河南、江蘇、湖北、廣西等省區存在重旱。其中,陝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江蘇南部等地一度達到特旱級別。
面對今年乾旱成因,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會長、中國氣象局原副局長許小峰分析,從氣候角度看,目前這些地區確實是乾旱少雨的區域,多數地方還屬於正常,但考慮到有些地區出現了重旱或特旱,就有些異常了
全國氣象學科首席科學傳播專家朱定真認為,從今年來看,前期降雨少,冷空氣活動也少,導致這些區域降雨量「入不敷出」。隨著全球變暖,學術上出現了一個「驟旱」的概念,也就是乾旱的速度比以前加快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