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06字
博鰲亞洲論壇昨(25)日起一連四日在海南舉行,大會發表年度旗艦報告,預計2025年亞洲經濟增速將達4.5%,略高於2024年的4.4%,且中國大陸將保持5%以上的較高增速,亞洲仍將成為世界經濟主要引擎。
25日首場論壇話題便是中國經濟前景,專家認為大陸要實現5%左右經濟增長目標仍充滿挑戰與困難。前重慶市市長黃奇帆表示,持續擴大開放是不可缺少引擎;大陸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則認為應當提高消費率。
中國社科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院院長張宇燕表示,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亞洲經濟體GDP總量占世界比重由2024年的48.1%上升至今年的48.6%。其中東亞、南亞、中亞與西亞地區增長分別為4.3%、5.9%、5%與2.9%。
不過,亞洲經濟發展仍受到諸多外部挑戰,張宇燕指出,今年受到美國財政政策空間收窄、貨幣政策總體趨於寬鬆,經貿合作泛安全化、經濟去風險化、美國對外經濟政策劇烈變化,都將對亞洲經濟產生各種影響。
報告指出,全球外資對亞洲經濟體的依賴程度在波動中上升,近年來達到60%左右,而中國和東協仍是對外資最有吸引力的亞洲經濟體。
報告指出中國大陸依舊為全球製造業價值鏈的中心,2017年全球中間品貿易對陸依存度開始高過北美,2023年對陸依存度為16%,對北美為15%,報告稱,美國在2018年發起貿易戰後,不僅未提升美國在製造業全球價值鏈中的相對地位,美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重要性與差距反而不斷拉大。
從亞洲外商直接投資雙向依存度觀察,報告表示,中國大陸在2023年依然是對亞洲外資流量依賴程度最高的經濟體,依存度在80%以上。
在作為亞洲區域整合重點組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部分,報告認為該組織仍將塑造亞洲經濟新未來,去年區域內整體貿易狀況有幾個特徵:一是區域內貿易總額年增3%,包括寮國、柬埔寨、印尼與緬甸等地增長最快;二是中間品貿易增長快;三是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大陸服務貿易規模突破1兆美元;四是外商直接投資增長較快;五是價值鏈深化,2023年區域內價值鏈貿易達到48.1%。但也指出RCEP有市場整合不足、規則利用率偏低、規制水平有待提升等挑戰。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