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49字
人工智慧(AI)近年在全球成為兵家必爭的主要戰場之一,阿里巴巴聯合創辦人及主席蔡崇信25日指出,相關發展迅速,不同機構都願意加大投資,但部分資金用途會重複,同時,部分公司以SPAC方式集資用作開設數據庫,卻未有簽定大型公司的使用權。他並警告,目前全球數據中心建設建設速度超出AI的初始需求,相關發展或出現泡沫風險。
綜合香港經濟日報、信報等港媒報導,蔡崇信25日出席在香港舉辦的滙豐全球投資峰會時表示,愈來愈多公司投資和發展AI,大致可分為三類型公司,首先是投資模型研究開發如OpenAI和DeepSeek等,另種是基建相關如投資數據庫的公司,而阿里則為第三類,上述兩項業務都會發展,一方面可以研發技術並對外輸出服務,同時可支持自家研發。
蔡崇信續指,從大型科技企業、投資基金以至其他公司,在美國、亞洲興建伺服器基地的熱潮愈來愈顯得毫無節制。「我開始看到某種泡沫的初期跡象。」部分項目甚至在未取得「使用協議」的情況下便籌集資金,而當出現投機性建造數據中心時,此類投機行為讓「我開始感到擔憂」。許多人和資金湧入,動輒籌集數十億或數百萬美元的資本。
不過,蔡崇信又指,泡沫並不能抹殺阿里對AI的興奮,包括未來的擴散及如何能夠應用於每個行業的每一步。在早前給員工的公開信上提及要「All in AI」(全力投入AI),亦曾問首席財務長能否用AI撰寫下一份收益報告,試驗結果是不能100%,但能65%做到,當中要大量實驗數據、用到三種不同的模型。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重新上任後,OpenAI、軟銀和甲骨文宣布成立投資規模最高5,000億美元的AI基建公司「星門(Stargate)」。另外,亞馬遜公司、Alphabet和Meta分別承諾將在AI基礎設施上投入1,000億美元、750億美元和650億美元,金額較阿里巴巴約520億美元目標更為突出。
此外,星島日報指,針對大陸近期面臨經濟轉型,蔡崇信認為,要消費復甦首先要重建商業信心,自今年1月習近平會見私營企業以來,已見到企業和企業家變得更加自信的明顯跡象,這對商界來說是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即「繼續前進」,對企業資深進行再投資,並出去僱用員工,居民消費力自然會增加。他再指,阿里過去12個季度員工數量規模一直在減少,現時相信亦已到底,計畫將「重新啟動並重新招聘」。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