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10字
在川普2.0關稅措施威脅下,中國大陸官員研擬採用日本1980年代的策略,限制某些對美出口商品數量,據悉可能包含電動車或電池。法國則建議歐盟,應將最強大的貿易報復措施納入考量;加拿大政府則針對本國經濟,推出一系列緩解關稅衝擊措施。
華爾街日報報導,北京當局顧問表示,為減輕美國政府關稅措施和其他貿易壁壘影響,大陸考慮借鏡日本數十年前作法。當時日本對出口美國車輛採自願出口限制(VER)措施,防止華府對該國提高進口關稅。
達特茅斯學院經濟學教授爾文表示,日本自願限制出口的一個原因是,日廠雖減少銷量,但得以提高每輛車價格。當時每輛日本車平均價格提高約1,000美元(今日相當於3,500美元),日本也因此開始出口更大台且品質更好的車輛。
報導說,北京當局若採類似日本作法,有望緩解美國和其他國家對大陸「經濟不平衡」的批判,亦即由國家重金補助的企業,將利潤薄弱的商品充斥全球市場,損害他國製造業者的利益。
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法國向歐盟提議,若川普以關稅不當脅迫歐盟改變政策,應將「反脅迫工具」(ACI)納入因應對策考量。ACI允許歐盟採取報復性回應,包含對貿易、服務、特定智慧財產權、限制外國直接投資(FDI)和公共採購管道。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