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30字
上海知名民營美術館─龍美術館「天地大觀」展覽21日舉行開幕式,該展為龍美術館成立13年以來首度集結約200件(套)從商周至明清的珍貴器物、瓷雜展出。此前該館備受關注的知名藏品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也睽違十年展出。
龍美術館館長王薇表示,「天地大觀」展是龍美術館開館13年以來,首次以古代器物為主題的展覽,他們把展覽分為4個板塊,金石壽、器載道、思無邪和無盡藏,精選200多件從商周至明清的珍貴的文物展出,包括甲骨文、青銅器、玉器、瓷器、佛像、傢具等,呈現3000多年來華夏文明及工藝的巔峰。這些寶貴文物承載著古人智慧和情感,成為與過去對話的橋梁。
近年罕見現身公開媒體場合的龍美術館創始人、知名收藏家劉益謙表示,一直希望收藏的器物能有好的方式展現,因此思考了十幾年,「今天憋出個東西來」。他說,龍美術館今天也只是這些文物珍寶的守護者,希望觀眾在觀展後能感覺到3000年的文明,在一個現代的建築、現代展示方式裡面能穿越時空,那是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展現出來,「就未來3000年以後,哪怕我們可以同外星人同居了,相信這些中華民族的文化還是會傳承下去的」。
另外,這次展品中僅存的一件明代傳國玉璽引發關注,劉益謙表示,不論印章還是玉璽,今天能看到的印章基本上都是清朝年代。明朝玉璽到今天為止發現只有半個印章,這中間可能崇禎皇帝時期燒掉等各種推測,另外他也舉出鄭和下西洋雖然是大家熟知的歷史,但目前找不到任何一件鄭和有關的物件,龍美術館十多年前發現鄭和手寫佛經,「款肯定是鄭和的,經不一定是他寫的」。他進一步說,「當他說你這個人不應該你在歷史上存在的時候,他就叫你毀屍滅跡的,所以明朝半章跟鄭和做經是同一個道理。」
劉益謙強調,他收藏就是「收藏一段歷史,歷史會給人很多啟發,也會給人很多在看待人生過程中間會給人增加很多的智慧。」
面對香港蘇富比2023年「龍途:劉益謙與王薇伉儷收藏精選」拍賣中39件作品上拍,最終成交29件,總成交額5.45億港元,遠低於此前最低估價,引起當時資本市場熱議。對此,劉益謙稱,當時有些作品流拍確實是現實問題,但他認為如果藝術只是用金錢去衡量的不叫藝術,而經濟有波動也很正常。而龍美術館也是建立在大陸改革開放背景下,在政策支持,加上自身努力奮鬥後積累一定財富而有的成果,有了財富積累,可以享受精神上的追求,所以才有了今天龍美術館的存在。
上海龍美術館2025年最受期待的特展《天地大觀——跨越時光的文明印記》將於3月22日至6月29日在龍美術館(西岸館)向觀眾開放。而光是在15日部分開開箱的展品據拍賣紀錄顯示,珍藏價值幾乎全部超過億元。
而這次備受關注的展品為2014年劉益謙以2.8億港幣拍得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刷新當年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轟動一時。據2014年時任景德鎮禦窯工藝博物館館長的向元華表示,當時全球存世的成化雞缸杯僅十幾件,其中大部分收藏於台北故宮、倫敦大英博物館等機構。屬私人收藏、能在市面上流通的除此次拍賣的,只剩三只,雖非孤品,但量依舊非常稀少。
龍美術館是由中國知名收藏家劉益謙、王薇夫婦創辦的私立美術館,目前在上海和重慶同時擁有三個大規模場館,其收藏涵蓋中國傳統藝術、近現代藝術、「紅色經典」藝術和世界現當代藝術等,數量豐富,體系完備。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