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45字
【閱讀集點 好禮雙重奏】
1點已入帳!
隨著中國大陸與歐美的貿易緊張情勢升溫,北京當局正持續加強管制,要把先進技術、礦物甚至工程師留在國內,進而影響鴻海集團等企業。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大陸當局最近幾個月已提高一些工程師及設備的離境難度,導致鴻海集團更難把機械和中國大陸技術主管遷移至印度;鴻海集團拒絕置評。台灣另一家電子公司主管也透露,把部分設備從中國大陸運送至印度工廠面臨挑戰,但運送至東南亞維持正常。
在蘋果積極在印度打造供應鏈之際,鴻海集團一直是蘋果供應鏈分散至印度的先鋒。印度一名官員指控中國大陸藉由延後清關,阻止零組件及設備流入印度。這名官員說:「電子業供應鏈已接獲通知,被要求不要在印度成立製造和組裝事業。」
除了非正式管控,北京當局對重要科技正式實施的出口管制也愈來愈多,而且適用於全球。舉例來說,中國大陸商務部1月就提出管制措施,要限制鋰開採及先進電池原料生產相關技術出口;中國大陸在這兩個領域都位居領先地位。
在戰略原料和礦物方面,北京當局也逐步擴大管制範圍,不只管控稀土等重要元素出口,還對用於開採、精煉或加工重要元素的技術實施限制。一家正在打造替代供應鏈的美國企業員工表示,這些出口管制限制了推動供應鏈多元化的部分努力。
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ICS)資深分析師麥狄(Antonia Hmaidi)指出,北京當局通常瞄準接近供應鏈頂部的領域,終端產品不受管制。麥狄說:「中國大陸正在建立大規模出口管制,而且對選擇管制的項目別有用心,這些措施基本上是要讓中國大陸繼續占據全球供應鏈核心地位。」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