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38字
中美貿易戰再度重燃,在大陸出口遇阻的情況下,內需必須扛起重任。大陸官媒近日積極報導春節期間消費市場的亮眼數據:如電影總觀影人次突破1.8億,跨區域人員流動量超23億人次,假期前4天,大陸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按年增5.4%。似在為塑造2025「消費大年」造勢。
港媒《星島日報》10日一篇署名文章稱,在大陸房地產一再走低,企業裁員減薪、失業率升高等背景下,普通大陸民眾對於消費增長的「實感」似乎並不強烈。春節期間在廣東、北京和東北多個城市走親訪友,飯局上有不少人表達消費欲望和信心欠佳。
「還不上外債,都急死了,我和老公每天凌晨4點多醒了就再睡不著,」生活在東北小城的萱萱嘆了口氣說,現在住的新房是2021年高價買的,「已經跌了15萬元,老房子降價10萬還是賣不出去,我們現在很少在外吃飯,我老公酒也不喝了。」
在北京開安徽菜館的李老闆也笑不出來。2021年,他看好疫後餐飲復甦,借機疫情期間租金便宜連開了3間飯店,「眼看人均消費從當年的100元人民幣,降到去年的75元,實在挺不下去了,我果斷關了2間店。」
春節假期值班2天的深圳公務員阿峰抱怨,工作強度愈來愈大,績效獎金卻減了,工資少了4分之1,「我還沒有買房,消費肯定是要降級的,去年十一的旅遊安排就取消了。」
大陸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大陸去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率3.5%,遠少於2023年的7.2%漲幅。CPI按年漲0.2%,亦顯著低於3%左右的官方目標。
應對大陸整體內需不足,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大力提振消費」列為九大重點任務之首。官方開年加大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力度,擴大消費補貼範圍,同時多年來首次為全國公務員加薪,多地最低工資標準也相繼上調,相信會陸續公布「撬動消費、盤活經濟」的相關政策。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