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34字
【閱讀集點 好禮雙重奏】
1點已入帳!
大陸AI新創公司DeepSeek在春節期間橫空出世,全球關注。日媒分析,大陸AI新創企業不斷湧現,包含月之暗面(Moonshot AI)等企業的實力也正在壯大。大型網際網路企業的資金以及學術機構的人才將為「中國AI」的成長提供支撐,此前以美國企業為中心的性能競爭迎來新局面。
日經中文網報導,與深度求索(DeepSeek)1月20日發布最新生成式AI大語言模型(LLM)「R1」僅僅相隔2小時,月之暗面開發的LLM「Kimi k1.5」也對外公開,宣稱推理能力超過了美國Anthropic的「Claude 3.5 Sonnet」,性能與美國OpenAI的「OpenAI o1」相當。
月之暗面成立於2023年,據美國調查公司CB Insights的數據,截至1月,其企業估值已達到33億美元。除此之外,2019年成立的智譜AI(Zhipu AI)估值30億美元、2021年成立的MiniMAX估值25億美元,以及2023年成立的百川智能(Baichuan AI)估值28億美元等,也都作為主要獨角獸企業(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企業)而知名,並且都在競相開發AI模型。
報導指,這些大陸AI新創獲得大陸網路巨頭的金援。例如月之暗面成立僅一年,就從阿里巴巴集團等融資10億美元,之後還獲得了騰訊控股的投資。智譜AI、百川智慧和MiniMAX也都獲得了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投資。
野村綜合研究所的李智慧分析,這是一個雙贏的關係。IT大型企業通過與新創企業合作,並引入其產品,能夠保持技術競爭優勢;對新創企業來說,除了獲得資金方面的支援外,還能通過進入IT大型企業的生態系統,來擴大應用場景,更便捷地接觸客戶。
另一方面,大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從事AI研究的學術機構成為人才供應源,這也推動了大陸AI新創企業的成長。
報導指出,剖析AI三大頂級學會被採納論文來源,去年作者人數排行榜排名前100的機構中,大陸機構占31家,僅次於美國的37家。而大陸在2017年制定的「新一代AI發展計畫」提出,到2030年要成為全球主要創新中心,並在國家層面推動研究,在這之後,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等的被採納論文作者人數增加了3至4倍。這些學校也是大陸當局優先分配預算的「國家重點大學」。
此外,大陸本土大企業也在推進自主AI的開發。比如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雲上個月發布了LLM「通義千問」(Qwen)的最新版本「2.5-Max」,聲稱其性能超過了DeepSeek的「V3」。騰訊、位元組跳動、百度及華為等也在加快提高AI的性能。
報導指出,「DeepSeek衝擊」表明大陸在國家層面推進的AI戰略正在取得成果。如果未來新創企業繼續增加並參與到性能競爭之中,美國在AI領域的優勢可能會受到挑戰。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