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39字
中國大陸11月以美元計價,出口及進口表現均低於市場預期。其中11月出口成長6.7%,前值增12.7%;進口下降3.9%,前值下降2.3%;當月貿易順差974.4億美元,前值957.2億美元。分析指出,11月的外貿數字顯示當前中國大陸正面臨內需不足、外貿不振兩大挑戰。
根據大陸海關總署10日公布的統計數據,今年前11個月,按美元計,大陸累計出口達3.24兆美元,增長5.4%;進口2.36兆美元,增長1.2%,累計貿易順差達到8,800億美元。
大陸海關總署表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大陸與東協、歐盟、美國、韓國的進出口持續增長。其中,東協仍為大陸第一大貿易夥伴,歐盟為第二大貿易夥伴,美國為第三大貿易夥伴,韓國為第四大貿易夥伴。
按商品列別看,機電產品占中國出口比重近6成,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 、集成電路和汽車出口呈兩位數增長。今年前11個月,大陸汽車出口累計達人民幣7,629.7億元,增長16.9%。
在進口方面,鐵礦砂、煤和天然氣進口量增加。今年前11個月,中國大陸進口鐵礦砂11.24億噸,增加4.3%;煤進口4.9億噸,增加14.8%;天然氣進口1.2億噸,增加12%。另,集成電路進口5,014.7億個,增加14.8%,但汽車進口63.7萬輛,減少11.3%。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