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大陸通縮陰霾還未退散 11月 PPI 指數年減2.5%

大陸11月CPI較去年同期微漲0.2%,為五個月最低。 (新華社)
大陸11月CPI較去年同期微漲0.2%,為五個月最低。 (新華社)

本文共783字

經濟日報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9)日公布,11月大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漲0.2%,低於外界預期,為五個月最低;11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降2.5%。顯示大陸內需不振,持續面臨通貨緊縮的陰霾。

大陸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11月受氣溫偏高及出行需求回落等因素影響,11月全國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利於農產品生產儲運,食品中鮮活食品價格大多超季節性下降,其中鮮菜、豬肉、鮮果價格分別下降13.2%、3.4%、3.0%,合計影響CPI月減約0.46個百分點,占CPI總降幅約八成。

大陸CPI年增率
大陸CPI年增率

董莉娟指出,11月旅遊出行進入消費淡季,飛機票、賓館住宿和旅遊價格分別季節性下降8.6%、7.3%和5.6%。

綜合彭博和路透報導,在國內消費增長仍未恢復至疫情前水準的背景下,大陸經濟將持續面對通縮的壓力。

大陸官方9月底曾推出過提振經濟的配套措施,隨後並宣布將斥資人民幣10兆元協助地方政府化解隱形債務。

大陸政府也為刺激電動汽車和家電等商品消費而推出「以舊換新」政策,但最新經濟數據顯示,上述措施的效果力道不足。

不過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分析,去除超季節性的因素等影響後,11月CPI和PPI數據均顯示大陸經濟基本面進一步整固、政策支持質效進一步提升、經濟內生動能進一步增強。

特別是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繼續回升、PPI年比降幅收窄,充分體現出隨著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協同發力,企業部門與家庭部門的信心加快恢復,以消費和投資組成的內需回升勢頭更穩、增速更快。

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認為,展望未來,「翹尾因素」拖累減弱和一攬子增量政策帶動需求恢復可望推動PPI降幅趨於收窄,但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放緩,大陸國內房地產市場低迷、「供強需弱」格局難改,PPI新漲價因素回升面臨制約。

預計今年內PPI大概率將延續負增長,全年PPI約下降2.2%左右。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瑞銀推演:若75%陸貨遭美課60%關稅 大陸經濟增長恐放緩至4%
下一篇
人民幣攀近一月高點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