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台灣成香港文學庇護所 港人盼「說好自己版本的香港」

本文共784字

聯合報 記者陳宥菘/即時報導

陸委會與策進會共同舉辦的「香港文化在台灣」壓軸場講座,以「文學」為題,7日在台北登場。在台灣創辦「2046出版社」的鄧小樺指出,台灣是香港文學的庇護所,在2019年後,許多香港人進入了「失語」狀態,其在台灣的出版社的目標就是「保留真相、堅守自由」,說好自己版本的香港。

根據策進會新聞稿,本場活動由知名香港作家陳慧、在台灣創辦「2046出版社」的鄧小樺擔任講者,以及曾在香港生活7年的作家平路擔任主持人。

陳慧首先談到她在台灣書寫的經歷與感受,認為兩者最大的分別在於「空間」,並分享了曾到過寫作的咖啡廳以及遇過的貓,雖然部分咖啡廳已經結業,但在生活與記憶慢慢堆疊的過程中,開始建立了屬於自己與這些地方的記憶,也分享自己在體會台灣文化後,異地書寫香港的感受及心境轉變。

鄧小樺則以「離散者的創作與出版」為題,帶領觀眾更了解港人在台灣辦出版社的想法、離散族群更真實的一面,以及背後所蘊含的情緒。她指出,台灣是香港文學的殿堂,也是庇護所,在2019年後許多香港人進入了「失語」狀態,許多人不知如何去說自己的情緒,而其出版社的目標,就是「保留真相、堅守自由」。離散就如同遭遇洪水,自己的任務就是把其中的寶物打撈起來,並和大家說明價值,從而說好自己版本的香港。

曾在香港生活7年的作家平路,作為主持人也在對談環節中帶領討論,認為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香港,離開一個地方才能真正更了解一個地方﹐雖然陳慧及鄧小樺離開了香港,但也是一個能更清晰去看香港、同時亦好好看台灣的機會。

陸委會參事林佩君致詞時表示,文學看似是個人情感的抒發,實則是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對話,文學的價值在於提供人們想像力的啟發與延伸,絕非時下流行的短影音影片帶來的短暫感官刺激所能取代。

「香港文化在台灣」系列講座全數結束。策進會表示,台港交流頻密,未來將持續辦理各種兼具知性與感性的活動,增加台港民眾互相認識與理解的機會。

陸委會與策進會共同舉辦的「香港文化在台灣」壓軸場講座,以「文學」為題,由知名香港...
陸委會與策進會共同舉辦的「香港文化在台灣」壓軸場講座,以「文學」為題,由知名香港作家陳慧(中)、在台灣創辦「2046出版社」的鄧小樺(右)擔任講者,以及曾在香港生活7年的作家平路(左)擔任主持人。圖/策進會提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港媒:再有軍工巨頭神隱 中核董事長缺席反腐會議
下一篇
川普來了!陸股匯債市警戒 貿易戰2.0山雨欲來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