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53字
陸委會與台港策進會共同舉辦的「香港文化在台灣」第七場講座,以「漫畫」為主題,12月6日在台北舉辦,香港漫畫家柳廣成認為,台灣人對香港的認知普遍停留在黃金年代的香港以及反送中以後的香港,他透過漫畫創造香港城市想像,希望可以拓展更多香港的面向予外界認識。
根據策進會新聞稿,本場活動由香港漫畫家柳廣成以「拓展香港認知:抗爭以外的多元文化面向」為主題,分享在台灣的三年經驗。據他觀察,台灣人對香港的認知普遍停留在黃金年代的香港以及反送中以後的香港,有一種既定的刻板印象,在千禧年代至民主運動之間形成中空現象,所以希望可以突破外界對香港認知的膠著與刻板,拓展更多香港的面向予外界認識。
柳廣成表示,他的作品《我香港,我街道(漫畫版):微物情歌》,是從《我香港,我街道》系列寫作中挑選八篇進行改編,並盡量涵蓋不同文類、描寫地區及作者年齡,創造另類香港城市想像,讓外界從更廣的緯度去看及認識香港。
柳廣成及台灣漫畫家阮光民在對談環節討論到改編過程中的各種挑戰,例如如何在圖像思考與文字思考中取得平衡,需要思考加入多少自己的個人情緒來對原作作出改動等等。
陸委會組長李晉梅表示,香港漫畫對台灣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比如黃玉郎的《龍虎門》和馬榮成的《風雲》,成熟的敘事方式跟動作畫風讓民眾眼界大開。漫畫用圖像放大情感,能夠讓讀者從圖像與敘事的角度盡情探索世界,更透露著作者對於社會的觀察與關懷,讓漫畫即使是輕鬆的,也是深刻的、可以記錄過去,也能啟發未來。
策進會表示,各場次座談都將製作成影片置於策進會YT頻道,歡迎大家踴躍觀賞。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