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96字
大陸國家統計局31日發布的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49.4%,比上月略降0.1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均為50.2%,均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大陸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7月因傳統生產淡季、市場需求不足以及局部地區高溫洪澇災害極端天氣等因素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7月製造業PMI出現回落,續第三個月位於收縮區間。
他解讀,從生產端看,7月生產指數為50.1%,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製造業生產繼續保持擴張;新訂單指數為49.3%,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製造業市場需求有所回落。從行業看,造紙印刷及文教體美娛用品、鐵路船舶航空航太設備等行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高於52.0%,供需兩端增長較快;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低於臨界點,產需釋放相對不足。
經濟通通訊社報導,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認為,南方高溫降雨對製造業生產形成較大拖累,而且內需不足尤其是房地產市場調整對工業生產的影響仍會持續。此外,全球地緣政治關係緊張,出口需求較上月動能或偏弱,對製造業景氣度的支撐不強。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表示,7月製造業PMI指數在榮枯線下小幅下降,代表經濟仍有放緩壓力,回升基礎需著力加強。
新訂單指數在榮枯線下繼續小幅下降,價格類指數在榮枯線下明顯下降,代表需求不足問題仍然突出,供求總量失衡明顯。生產指數回落,表明需求不足對工業生產的制約明顯。
張立群強調,要高度重視市場主導的需求收縮,表現為企業、居民越是不容易掙錢,就越不敢花錢,需求就會進一步收縮。
張立群建議,要大力加強非市場力量,加大政府公共產品投資作為擴大內需啟動鍵的關鍵作用,透過顯著擴大政府投資規模,帶動企業訂單增加和生產投資恢復,帶動就業形勢好轉和消費需求回升。透過超大規模境內市場持續回暖,顯著增強經濟回升的內在動能。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