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80字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剛落幕,大陸官方發布「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現代化的決定」(簡稱「決定」),其中又以改革消費稅制,將原本由中央支配的消費稅,改為中央和地方共享,以解決地方財政危機。
不過學者指出,大陸徵收的消費稅規模太小,想透過下放消費稅來解決龐大的地方財政赤字,根本對大陸未來的經濟發展影響十分有限。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根據中共三中全會通過「決定」,大陸將把消費稅「下劃地方」,也就是把消費稅純粹由中央稅改為中央和地方共享。目前大陸的四大稅種中,加值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都是中央和地方共享,只有消費稅需全部上繳中央。
但彭博指出,去年大陸徵收的消費稅僅人民幣1.6兆,地方政府合計的預算赤字高達破紀錄的人民幣16兆元,今年地方政府的財政赤字預計與今年相當。
美國史丹佛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許成鋼表示,大陸此次稅制的改變稱不上「改革」,只能算是大陸政府為了紓解地方財政壓力,而做出的「調整」,地方政府債務仍居高不下。
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分析師榮大聶(Daniel Rosen)22日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座談會上表示,儘管大陸經濟在疫情後出現復甦,但地方政府激勵增長的財政手段卻「被邊緣化」(sidelined),而三中全會後發布的「決定」內容也沒對此提出非常具體的解決方案。
大陸當局為因應房地產業的萎靡,曾多次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提振內需,希望刺激經濟增長。但許成鋼認為,光靠改造稅務機制無法解決大陸的「基本問題」,也就是家庭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比例低的問題,因此這對大陸未來的經濟發展影響十分有限。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