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80字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18日落幕,公報表示,要在2029年中共建政80周年時完成三中《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學者認為,這隱含到時候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可能還在位,而三中全會的蛛絲馬跡也透露出習近平正為他的第四個任期鋪路。
據德國之聲報導,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表示,北京在政策面基本上保持自中共二十大以來的方向,還是由習近平「緊抓政策的主導權」;但在政治意涵上,這屆會議有幾個值得注意的特殊之處,傳遞出中國領導人對於自身及治國之道的定位,「不能太從經濟跟社會的角度看(三中全會),而是要去看『習的定位』」。
公報指出,北京要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準和長期執政能力,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目標是在202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80周年時,完成三中《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
王信賢表示,中共試圖畫出深化改革、中國式現代化的路徑圖;根據習近平以往的論述,通常會以2035年為一個節點,希望屆時在科技、經濟、國力等面向,能達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
不過,這次習近平將2029年納入改革的時間軸,期盼在建政80周年時能完成有關任務。王信賢分析:「中間隱含的一個事情就是說,到時候習可能還在位。他在鋪這個梗,其實他還有第四任期。」習近平在2022年開啟中國領導人史無前例的第三任期,並將於2027年時屆滿。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研究員宋文笛則指出:「這說明了(中國的)目標是在未來5年內保持持續穩定的長期領導。而當前的最高領導層,尤其是核心領導人,幾乎必然要在未來5年內繼續保持現狀,這將使習近平的第四個任期成為可能。」
宋文笛說:「以這個面向來看,三中全會並不是要推出重大的新改革方案,而是要更深入闡述這一點:新時代改革的定義及特色是以核心領導為中心。」
宋文笛分析,這一屆三中全會的關鍵字就是「穩」。 「當他談深化改革的關鍵字都是『堅持』的時候,堅持就意味著持續走在既有的道路上。」
王信賢表示,相較今年的中國兩會,三中全會對安全的重視仍然高於經濟。同時,習近平試圖「合理化」中國近幾年來的經濟下行,強調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許多「好改的都改了」,他執政之後則必須「啃硬骨頭、涉險灘」,推進更艱難的改革任務。
宋文笛認為,三中全會在國安與經濟方面傳遞出「混合信息」,一方面顯示對經濟發展的重視,另一方面卻又強調政治領導層的穩定度高於一切。「這可能意味著(中國將)進一步收緊政治控制。這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導致在對外經濟開放方面出現各種限制。」
他解釋,與外界的接觸可能使「挑戰性的思想」得以進入,因而威脅到領導階層的政治安全、產生負面影響。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