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03字
中華民國友邦海地總統摩依士(Jovenel Moïse)2021年遇刺身亡後,該國陷入內亂,許多外國或政府駐海地機構都撤走,而最近形勢好轉,大陸方面宣布,其駐海地的「中國海地貿易發展辦事處」已返回海地首都太子港工作。
海地動亂後,今年4月25日成立「過渡總統委員會」(CPT),爾後在5月28日推舉前總理康尼爾(Garry Conille)擔任過渡政府新任總理,新過渡政府已於6月12日正式成立。
而大陸方面駐海地的「中國海地貿易發展辦事處」18日在社群平台X上宣布,「中國海地貿易發展辦事處全體人員已返回海地工作,我們將履職盡責,為在海中國公民和中資機構提供協助,推動中國與海地兩國務實合作不斷向前發展」。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9日指出,大陸和海地尚未建立外交關係,雙方分別在對方首都設立「貿易發展辦事處」是雙方溝通交流的重要管道。今年年初,由於海地安全局勢惡化,許多國家暫時關閉了本國駐海機構並撤離僑民。「中國海地貿易發展辦事處在組織協助安全撤離兩批在在海的中國公民後,於今年4月暫時撤至多明尼加的首都聖多明哥」。
林劍表示,近期隨著海地安全形勢逐步好轉,「中國海地貿易發展辦事處」人員在海方的協助下,已返回海地首都太子港工作。
不久前在7月12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關於聯合國駐海地綜合辦公室(聯海辦)授權延期問題的第2743號決議,大陸在表決中投贊成票,當時林劍曾解釋,「會後,海方向中方表示感謝,讚賞中方的建設性作用,願同中方繼續保持接觸和溝通」。他表示大陸願繼續為推動海地局勢恢復穩定作出努力,支持海地人民找到「海地人主導、海地人所有」的全面解決方案。
除了海地議題之外,大陸7月初也在山東濰坊舉辦第三屆「中國—拉美和加勒比農業部長論壇」,官方表示有25個國家的24位部長副部長、13位大使及大陸境內外農業科研、企業、區域組織代表等共290人出席論壇,並發布《中拉農業重點領域部長共識》和《中拉深化農業合作行動計劃(2024—2028)》。
不過大陸官方並未詳細揭露出席國家名單,而目前中華民國在拉美與加勒比海地區共有貝里斯、瓜地馬拉、海地、巴拉圭、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聖露西亞、聖文森等7個友邦。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