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08字
據新華社,國際原子能總署理事會當地時間6月5日,法國、英國、德國等就伊朗核問題推動通過對伊施壓決議。理事會35個成員國中,中國和俄羅斯對決議投反對票,南非、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印尼、土耳其等12個開發中國家投下棄權票。中國常駐國際原子能總署代表李松大使發言闡述中方立場,表示對抗解決不了伊朗核問題。
據美聯社,就在一周多前,國際原子能總署的一份報告稱,伊朗進一步增加了濃縮鈾庫存,達到接近武器級的水平,這是德黑蘭試圖穩步向國際社會施加壓力的最新舉措。維也納國際原子能總署總部由 35名成員組成的理事會進行了投票,這一投票可能升高該機構與伊朗之間的緊張關係,伊朗對先前的類似決議做出了強烈反應。
報導同時指出,理事會的此一譴責決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發出了強烈的政治和外交訊息。
新華社報導,李松指出,5月初,國際原子能總署總幹事格羅西成功訪問伊朗,與伊方保持建設性互動,共同致力於在伊保障監督工作正常推進。伊朗剛走出國喪,本月還將舉行大選,在這樣特殊背景下,個別國家出於政治化目的挑動對抗,對推動伊朗核問題政治解決不具建設性。
他表示,事實一再證明,人為製造對抗、施壓示強非但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破壞國際原子能總署與伊方之間的合作關係,導致問題更加複雜。
李松強調,對抗解決不了伊朗核子問題。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凝聚了各方多年外交努力,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唯一正確途徑。美國作為破壞全面協議的始作俑者,應充分展現誠意,並與各方共同恢復全面協議完整且有效執行。
他說,中方敦促各方以冷靜和負責任態度看待當前形勢,從真正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出發,以實際行動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與伊方加強合作,推動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政治外交努力回歸正確軌道。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