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77字
前世界銀行行長金墉28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會「一帶一路:共享發展機遇」子論壇上表示,擔憂債務陷阱的對話演進方向是「反中國的」,因為在談到以債務讓一些國家陷入到陷阱當中時,也要關注相關國家當地的基礎建設,要關心如何讓這些國家還債的問題。
近期有美國研究指出大陸在2008年至2021年期間花費2,400億美元援助22個發展中國家的一帶一路基建項目貸款。一帶一路「債務陷阱」再度成為熱議話題。
金墉以他先前工作經驗為例,他說當時他的團隊在非洲工作的時候,他們通常會和國際貨幣基金(IMF)辯論,IMF會說債務取得有上限,而他們常會回應:「這些國家需要增加基礎設施、能源、 交通,如果把債務設定一個上限,它如何來增長呢?」
金墉說,「對世界銀行而言,我們從來都是非常敏感的,你如果債務太多就會陷入麻煩。可是另一方面而言,這些國家的首腦都會對我說,經濟如果不發展的話這些債怎麼還? 」
也因此,金墉指出,對於整個國際社會而言,必須要面對債務危機,但同時也要面對其他的一些危機:像是沒有資金來源的危機,能源危機等等,而且這些都是不會消失的危機。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於28日記者會對於一帶一路債務陷阱回應,受諸多外部因素的影響,近來發展中國家的債務風險顯著上升,而一些人借機炒作所謂中國的「債務陷阱」,貸款不透明,中方不接受上述潑髒水的舉動。同時宣稱習近平宣布從IMF增發給中方的特別提款權中,拿出100億美元轉借給非洲國家。
路透報導,世界銀行、哈佛甘迺迪學院、AidData及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等機構聯合進行一項研究,因為相關國家未能償還貸款,因此中方在2008年至2021年期間動用2,400億美元來拯救相關項目,近80%是在2016至2021年間進行,涉及的主要是中等收入國家,例如阿根廷、蒙古、巴基斯坦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