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馬英九登陸 陸學者:每個目的地都是精心安排的

本文共994字

聯合報 記者廖士鋒/即時報導

前總統馬英九已於27日抵達中國大陸,展開首次訪陸之旅,大陸學者認為,雖馬前總統統此次行程的主題是祭祖和青年交流,但其中包含的深意遠不止於此,並解讀馬前總統是用行動堅持一個中國、中國人的文化傳統,以及「和為貴」的理念。

馬英九訪問大陸之行,雖然在媒體採訪方面,受到陸方以私人行程為由,嚴格限制媒體團規模,但他抵陸消息仍衝上微博熱搜前列,包含他的書法功底連日來也有不少曝光,顯示大陸民間對馬英九此行有極大關注度,而大陸學者對此行也有諸多分析與評論。

中共中宣部旗下媒體「聚焦中國ChinaFocus」27日刊出文章解讀馬此行看點,文章引述南開大學台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曉兵分析指出,馬英九此行每一個目的地都是經過精心安排的。

文章提到,從中山陵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從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到張自忠烈士陵園,「這些地方,深刻連接起了兩岸同胞共同的情感、共同的歷史記憶和民族記憶」。李曉兵認為,馬英九此次訪問大陸,「就是在踐行兩岸和平融合發展的理念,探索兩岸和平統一的路徑和方式,在創造性地引領島內2,300萬的同胞和大陸同胞一起走上和平統一的大道、正道」。

浙江日報則指出,「國民黨黨史與民族史本身密不可分,國民黨根在大陸」。文章並引述民國檔案重要典藏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館員王曉華的說法稱,馬英九此行「既有遊子歸家的欣慰,也有功敗垂成的惋惜」。

此外,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也刊出該院多位學者接受文匯報、香港中通社等港媒採訪的解讀。廈大台研院副院長張文生指出,馬英九回大陸祭祖之行,在當前台海形勢下具有特殊意義,表明了台灣社會內部仍存在著堅持「九二共識」的理性聲音,並願意通過各種方式與大陸保持溝通與聯繫。他認為,馬英九登陸,或成緩和兩岸關係新契機。

另一位廈大台研院副院長季燁則指出,馬英九赴大陸祭祖、交流之行,將成為自1949年以來,卸任台灣地區領導人赴陸第一人,「這本身就是兩岸關係的重要突破」。他強調,此次參訪歷史遺跡,開展兩岸青年交流,有助於讓島內青年擺脫民進黨當局對大陸的「汙名化」宣傳教育。

還有不少大陸地方媒體則報導了馬英九家族在大陸的歷史,甚至是姻親的情況。如閩南日報27日指出,馬英九長女馬唯中之夫蔡沛然,其祖父蔡謙吉是漳州人,抗戰勝利後由國府指派來台接收日本殖民資產,1955年於台灣逝世,其妻林巧云1987年後多次返回大陸探親,並最終於2003年在大陸逝世。

馬前總統此次登陸第一個公開參訪行程是前往敬謁南京中山陵。特派記者賴錦宏╱攝影
馬前總統此次登陸第一個公開參訪行程是前往敬謁南京中山陵。特派記者賴錦宏╱攝影
前總統馬英九28日上午前往南京中山陵敬謁。特派記者賴錦宏╱攝影
前總統馬英九28日上午前往南京中山陵敬謁。特派記者賴錦宏╱攝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中國貴州煤礦發生火災 16人罹難
下一篇
大陸房貸利率調降 上億人有感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