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56字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2日結束在俄國的訪問,他21日與俄國總統普亭發表的聯合聲明,揭露了雙方將推動新建「中蒙俄天然氣管道」研究及磋商工作,這也將會是東線管道和正在協商的遠東管道後,雙方的第三條天然氣管道。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2日報導指出,普亭(Vladimir Putin)21日表示「中蒙俄天然氣管道」(即西伯利亞2號管道)項目幾乎所有參數都已商定。此前在2022年初雙方簽署了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審議結果議定書、設計勘察工作合約,以及蒙古國政府和俄氣公司聯合工作組2022年到2024年活動計劃。
另外,俄羅斯石油公司也發布消息稱,作為習近平訪問俄羅斯的一部分,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會見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代表,並表達有意擴大聯合項目範圍。據指出,中石油代表團係由副總經理黃永章率領。
不過,對於聯合聲明的用字,港媒南華早報則引述分析人士指出,由於北京避免做出更具體的承諾,含糊不清的聯合聲明內容,可能表明進一步推遲就此管道達成的最終協議。
報導另引述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查道炯解讀指,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雖然這條管道將改善其能源結構,但應該顧及歐洲對該地區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和經濟環境中,所擔憂的長期能源安全議題。他直言,「畢竟,正在進行的俄烏衝突是暫時現象」、「很自然地,歐洲會傾向於在未來從其地理鄰國、包括俄羅斯採購能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勇慧則表示,「中蒙俄天然氣管道」可以通過大陸的「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三國的互聯互通,這是將經濟體納入以中國大陸為中心的貿易網絡的持續努力。
公開資料顯示,大陸與俄國目前僅有一條天然氣管道運行,就是2019年啟用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即「西伯利亞力量」)。據央視新聞1月2日報導,此條管道累計已向大陸輸送超過300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官方預估2023年全年輸氣可達230億立方公尺。
而2023年1月底,俄羅斯內閣批准「中俄遠東天然氣管道」協議草案,責成俄羅斯能源部與大陸協商達成協議後簽署,雙方並將鼓勵對這條管道的輸氣使用本國貨幣進行支付,屆時俄國每年輸往大陸的天然氣將增加100億立方公尺。此次的「中蒙俄天然氣管道」每年輸氣量則可達500億立方公尺。
不過俄羅斯並非大陸唯一的境外天然氣管道來源。集合土庫曼、烏茲別克與哈薩克氣源的「中亞天然氣管道」,是大陸西氣東輸的重要環節,2009年啟用至2022年底累計已向大陸輸氣4,232億立方公尺;此外,2013年啟用的中緬天然氣管道,截至2022年7月25日也已輸送天然氣356.7億標準立方呎。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