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05字
據中新社報導,來自台灣的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樂觀預期,如果沒有「黑天鵝事件」發生,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很可能達到6%或以上,並在2025年成為高收入國家。
今年大陸的政府工作報告將2023年中國GDP增速目標設定在「5%左右」。周三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舉辦的「中國經濟前景暨2023年兩會解讀報告會」上,林毅夫稱,他認為,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是比較保守的。
他表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仍有三大潛力。一是創新。目前中國總體還處於追趕階段,有「後來者優勢」。歷史上,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在追趕階段的許多年內,平均每年人均GDP增長8%以上。這也是中國的潛力之所在。
二是「換道超車」優勢。在新經濟領域,中國和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中國國內市場大、人力資本多、產業配套齊全,具有當年德國、日本、韓國沒有的「換道超車」機會。
三是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中國的人口質量紅利仍然巨大,可以克服數量的限制。
林毅夫認為,如果把這些優勢都用起來,中國在2035年之前每年還有8%左右的增長潛力。他並補充稱,今年中國還有經濟反彈的優勢。去年受疫情衝擊,中國經濟增速降至3%,「遠低於中國的增長潛力」,今年會有更大的反彈動力。
大陸多個省份已將今年GDP增長目標定在6%以上,林毅夫認為,除非有「黑天鵝」等突發事件擾動,否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很可能在6%左右,甚至高於6%。
在回答中新社記者提問時,林毅夫表示,他依然認為,到2025年中國就會成為高收入國家。他指出,2022年,中國人均GDP按年平均匯率折算已達1萬2,741美元。世界銀行去年最新劃定的「高收入」門檻是1萬3,205美元。中國距離高收入國家門檻已經很近了。
林毅夫說,「如果今年中國能實現6%的增長,明年在6%左右,我相信2025年中國肯定能夠跨過高收入國家的門檻,變成一個高收入國家,這將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里程碑」。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