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206字
第十屆海峽青年節·第六屆兩岸大學生領袖營活動的重要環節——兩岸青年社區治理交流活動12日在兩岸社區交流中心舉行。
台青里長、社區志工、馬祖鄉民代表、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相關專業兩岸學生及福州社區代表等80多人參加交流,探討社區治理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分享成功案例和治理經驗,還共同在桂溪社區植下了一片「兩岸連心林」。
桂溪社區居委會主任陳雯靖,從福州台胞公寓集中地的治理視角,闡釋了台胞高度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治理模式不僅能發揮台胞的主觀能動性,也促進了社區與居民的良性互動。
台中市北區賴旺里里長黃育嘉,從賴旺社區概況入手,介紹如何透過社區活動、公共設施建設等方式,切實提高轄區群眾的幸福感與滿意度。
台南大學博士、高雄市新後安好鄰居社區發展協會理事林彥良以「社區治理與在地共融式社會服務推動」為題,從兩岸社區治理工作的異同、困境和未來發展思路三個層面分享了助力推動兩岸社會服務的實踐與思考。
廈門大學博士蘇悅立足參與活動感受,宣導兩岸青年凝心聚力,共同參與賦能新社造。
各不相同的視角,多彩紛呈的感想,源於第六屆兩岸大學生領袖營開營以來,台灣里長、鄉民代表、社區志工及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學生等26人組成的「兩岸社區治理標準共通調研團」對福州基層社區的走訪調研。
他們走進社區長者食堂、中醫保健室、瑜伽教室、四點半課堂等功能區域,從健康養老、母嬰運動、課後活動等多個層面,深度體驗社區服務,同時對社區智慧應用、舊房改造的實際成效,也有了直觀感受。
參訪全程,福州基層社區的飛速發展不斷引起兩岸青年的讚歎,他們紛紛表示,大陸的社區建設具備資源優勢,而台臺灣的社區工作文創理念較為成熟,在基層社區治理上,兩岸有很多相互學習與合作的空間。
以本次活動為契機,福州市倉山區金山街道金洲社區居民委員會和台中市北區賴旺社區發展協會簽署了社區交流合作協議。
下一階段,雙方將從加強社工組織聯繫、建立志願服務機制、建設青年交流平台、促進多元文化合作四個方面,共創兩岸和諧社區,共同推動兩岸社區融合發展。
第六屆兩岸大學生領袖營線下營隊活動,於3月10日到13日在福州舉辦,作為新冠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後台灣高校學生領袖首次組團來大陸參與的調研活動,活動圍繞「兩岸基層社區治理」主題,由台灣里長、鄉民代表、社區志工及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相關專業兩岸學生等組成一行26人的兩岸社區治理標準共通調研團。
深入福州市中山社區、中天社區、蒼霞社區等基層治理工作有代表性的社區調研參訪、交流互動,以青年思考推動兩岸基層社區優勢互補、資源分享、經驗融通及兩岸社區治理標準共通實踐探索,助力全省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近年來,福州市率先成立全大陸首家兩岸社區交流中心,主動協助兩岸社區結對互動,廣泛開展兩岸社區治理學術研討,持續推動台胞參與社區治理實踐,以造福兩岸同胞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探索兩岸社區融合發展新路,努力在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中走前頭、作表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