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邀請您體驗經濟日報App,享受最即時的財經推播,重要訊息不漏接。10/15 前登入App,再抽「7-11千元商品卡」,快來下載吧!

離活動結束 最後倒數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陸房企債務重組談判停滯 拖累房地產行業復甦

本文共734字

中央社 台北11日電

美媒報導,中國開發商就300多億美元違約債務與境外債券投資者進行的談判進展寥寥,在中國房地產業試圖重振之際,為該行業平添不確定性。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10日報導,中國房地產行業去年急劇放緩之際,數十家中國開發商發生美元債券違約,就此與境外基金管理機構展開漫長且艱難的談判。

其中,中國恆大集團已兩度錯過提交境外債務重組計畫的截止期限。2021年12月發生違約時,恆大有超過200億美元未償國際債券。恆大和其他陷入困境中國開發商的國際債權人已耐心漸失。

發生債券違約的許多房地產開發商目前仍在中國經營,意味著它們將這些債務談判視為重振旗鼓、擺脫行業低迷態勢的長期規劃一部分。但這些談判很多都進展緩慢,為該行業增加了不確定性。

中國官方掀起的房地產整頓行動導致去年新屋銷售大幅下滑之後,該行業正試圖從這場整頓風暴的影響中復甦。房地產行業曾是中國經濟關鍵驅動力之一,但最近已成為拖累經濟的重要原因。

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的分析說,陷入困境的開發商與債權人僵持的時間越長,購屋者對於自該開發商手中買房就越沒信心。

標普全球評級並指出,中國房企去年有超過300億美元的國際債券未能及時償付。

重組工作進展緩慢讓國際投資者付出代價,包括一些不良債務基金,這些基金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購買了花樣年控股集團、中國恆大和佳兆業集團控股等公司的美元債券。

據財經數據供應商慧甚(FactSet),去年秋季上述公司的違約美元債券價格跌至不到面值的10%。儘管已脫離低點,但當前價格仍反映出復甦預期微弱。

標普全球評級最近舉辦的一次會議中,逾78%的與會者認為,大多數中國房企至少需要兩年才能完成與投資者的談判;約80%人士則認為,投資者能拿回的金額僅相當於面值的30%或更少。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烏克蘭將中國三大石油國企及以阿里巴巴列入戰爭贊助商名單
下一篇
歐盟對陸電動車反補貼調查 中國機電商會批:擾亂市場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