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45字
近期大陸廣義貨幣(M2)呈現高增長,社會關注是否將引發大陸通膨等連鎖效應。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副行長劉國強3日在國新辦記者會上表示,M2高增是因為大陸統計口徑較大所致;另外對於通膨,雖然通膨概率不大,但不等於沒有,仍要保持警惕。
劉國強指出,去年以來M2增速較高有幾個因素:一方面是因為宏觀逆周期調控力度加大,大陸是以信貸等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結構,間接融資會導致存款派生較多,推高了貨幣總量;另一方面,去年銀行理財業務等表外資金「回表」,也讓銀行資產負債表擴張,推高了M2增速。
此外,劉國強說明,大陸M2統計口徑與國外有所差距,大陸統計口徑相對大,對存款規模、存款期限沒有限制,口徑差異使得大陸M2顯得比較大。
對於民眾關心的通膨與物價問題,劉國強表示,目前看大陸經濟好轉是肯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下一步人行將加強調研,統籌經濟發展和物價穩定,根據經濟形勢變化適時適度調整貨幣政策。堅持正常的貨幣政策,保持正利率和向上的收益率曲線,不「大水漫灌」、不「大收大放」。
劉國強說,人行非常重視物價問題,他們判斷2023年大陸通膨水平總體保持溫和是主基調,短期看通膨壓力是可控的,當前大陸經濟處於恢復發展過程,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供給端充足,居民通膨預期平穩;但從更長期看,外部環境還有難以預料的事情,需求也在逐步恢復,「雖然通膨的概率不大,但不大不等於沒有,要樹立底線思維,對通膨保持警惕。」
近日人行數據顯示,1月末,M2餘額為人民幣273.81兆元,年增12.6%。同時,一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4.9兆,較去年同期增長人民幣9,200億,創單月歷史最高,也高於預期的人民幣4.08兆。因此大陸有觀點認為M2的高增長意味著人行正「放水」,是「印鈔機在轟鳴」,恐將引發通膨疑慮。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