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436字
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前行政院長陳冲4日悲觀的表示,全球化受到美國「美式自由貿易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圍毆已瀕死且遍體麟傷,他指出,台灣地位獨特,在中美兩大之間博弈,在拿捏時候要很小心。
對2023年大陸經濟展望,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表示,對台商而言,大陸是「繁華春夢」,英雄依然逐鹿大陸市場,因此經濟應該是前低後高,大陸應會穩定為先,促內需並放寬限制吸引外資,「台商不能靠邊站,中美兩邊都要押,且要打群體戰。」
陳冲以「『三英戰呂布』後的地緣經」為題舉例,「呂布」代表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精神,「三英」則代表過去十年地緣政治和國際經濟,受到三種思潮輾壓。
陳冲進一步解釋,三種思潮分別是,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之前,美國強調的「美式自由貿易主義」,重要國際公報言必稱自由貿易、自貿協定、保護主義。
第二個思潮,就是在川普上任後的「保護主義」,美國在重要國際公報用詞改變,強調公平貿易、Subsidy race。
最後一個思潮就是等到拜登上任後,全世界以為,貿易衝突會稍微緩和,沒想到美國卻貫徹「霸權主義」,假想敵呼之欲出、亞太(AP)變印太(IP),美國發明了FOIP、QUAD、AUKUS、台美貿易倡議、區域整合。
陳冲強調,以區域整合為例,都不是WTO定義下的區域整合,美國發明了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產業回流(reshoring)、近岸外包(near-shoring)、在岸外包(onshoring)等名詞,代表美國只跟自己喜歡的人做經濟整合,因此自由貿易已成為笑柄,地緣經濟已有裂痕。
陳冲談到,「全球化在川普上任那一天,就已經瀕死。」台灣地位獨特,在中美兩大之間博弈,在拿捏時候要很小心,當然可以選擇站在哪一邊,呂布(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精神)早已遍體鱗傷,誰會想要輕啟戰端。
陳冲引用1月15日IMF報告指出,數十年來全球經濟整合面臨分裂危機,就是政治驅動此翻轉現象,導致地緣經濟分裂,恐衝擊國際貨幣體系及全球金融安全網,不過卻進而金融區域及分散支付系統將順勢而起,各國將尋求更多元化的資產來因應,數位化將加速此進程。
經濟日報副社長翁得元表示,大陸對每個人來說是「言人人殊」、「盲人摸象」,投資大師羅傑斯說,大陸是最重要的國家,連自己的小孩也學中文;但經濟學人卻說,大陸隱形債務非常危險。
「但我們可以用事實和數據來判斷」,翁得元提到,去年大陸全年GDP是3%,與去年初兩會發布全年達到5.5%差距甚遠,全世界預估今年大陸能達到4%就很不錯,沒想到1月8日國境解封,改變一切。
翁得元進一步提到,大陸防疫這三年大陸儲蓄率很高,房地產經過調控之後也要解封;先前螞蟻集團上市被擋,互聯網企業被打壓,直到阿里創辦人馬雲退出螞蟻集團後,大陸成立「特別股」介入大到不能倒的企業,進而掌控,因此在大陸民企也要提心吊膽。
陳明璋認為大陸供應鏈對任何國家而言是無法取代,2023年大陸經濟應該是前半年低後半年高,大陸政府一定會穩定為先促內需,貨幣政策繼續採寬鬆,降準降息一至兩次,並繼續降稅減費紓困企業,並放寬限制吸引外資。
陳明璋指出,台商習慣獨自打拼,忘記世界已經改變,現在對台商來說,除了經營,還要考慮中美貿易戰所帶來的影響,「台商要自我要求,每天都要有進步和進度,唯有變化才有機會,且打群體戰。」
活動由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舉辦「2023世界經濟走向與對策論壇」主辦,臺灣科技大學、臺灣科技大學校友總會合辦,中國台商投資經營協會、傑出大陸台商聯誼會協辦,4日在台北舉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