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即時短評】陸軟調性「出招」 顯我兩岸政略未明

本文共644字

聯合報 記者程遠述/台北即時報導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底新年賀詞未提及武統,而重提「兩岸一家親」,有人認為對台態度有和緩趨勢,習近平重整對台工作人馬指標之一的新任國台辦主任宋濤,雖仍強調統一及「一國兩制」,也拋出「開展對話協商」,陸方更隨即解禁金酒、推進小三通,連兩岸直航加開航點都率先提出。

兩岸仍然緊繃,中國軍機艦過中線威脅仍不斷,不過在美、中關係見緩下,中國相較去年只專注文攻武嚇、圍台軍演,2023年不只有強硬,率先調整,以軟調性對台「出招」。

對台軟硬兼施,是中國過去也有過的老把戲,但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近期面對陸方手段,接連顯得慢半拍,從此次農水產品被禁提不出原因和解方、要不要小三通及使其恢復正常化、到航點能不能加開,都沒有給人民清楚的政策方向與交代,隨政府歸咎到疫情和中國身上,正好落入對岸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的設定。

先不談中國一連串動作有沒有達到統戰效果,但政府表現出來的是兩岸政略未明,包括農水產品、小三通、航點,不管是大開大闔的直球回應「要或不要」,或旁敲側擊另尋他解(例如找原因、找外銷),政府都未拿出實際解決民生困境的作為,蔡英文總統說過最明確的說法是「願對話」、「恢復健康有序交流」,不過除了金馬春節小三通專案,沒看到政府有任何溝通的行動。

對於中國惡意打壓及侵犯主權意圖,民眾都能理解、也一定同意要踩穩立場,不過當牽涉複雜的經濟、外交利益衡量時,擁權力者有義務為民開路,大選將至,也許執政黨在選舉、黨內派系上要優先盤算,但過度盤算導致兩岸手段困於躊躇、進退未明,同樣無法說服民眾。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陸貿促會:堅決反對脫鉤斷鏈 辦鏈博會為大家樹立燈塔
下一篇
陸CPI沒勁 通縮陰影仍在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