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71字
北京故宮博物院在2022年底宣布開工建造「北院區」,北京故宮副院長、北院區負責人都海江指出,預計2025年故宮建院百年時完工,屆時將會使北京故宮本院展覽文物從不到1萬件增長為2到3萬件,同時將建造「文物醫院」,提供超大空間為大型文物的修復創造便利的條件。
北京故宮從明代永樂時期興建至今,已經超過600年歷史,其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有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9,000餘間。1924年底,宣統皇帝溥儀被迫出宮後,1925年雙十國慶日正式成立故宮博物院。
2022年12月30日,立項籌備近十年的故宮博物院北院區正式破土動工,基地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淀區西北旺鎮的西玉河村,總用地面積11.56公頃、建築面積10.2萬平方公尺,距離北京故宮30多公里,約需1小時車程。
央視新聞26日刊出對北京故宮北院區負責人都海江的專訪,他指出,目前北京故宮共有文物186萬3,404件,每年本院展覽文物的數量不到1萬件,但是北院區建成以後,每年展覽的文物可以到2到3萬件。
都海江透露,本院有很多絲織、棉質文物都沒有展出,「因為它展出的環境不夠,條件不夠」。而未來北院區將有12個展廳,大概3.5萬平方公尺的展廳面積。
他還表示,目前北京故宮古建築,還有很多在裡面辦公、很多變成了庫房,這些都是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實際上北院區的建設是解決本院安全問題的一個最大因素,包括文物和古建築的安全,參觀觀眾的安全,可移動文物的安全」。都海江也強調,未來本院與北院「這兩個庫房各自根據自己的環境條件的要求,來存放不同的文物」。
對於受到矚目的「文物醫院」建設,都海江認為其內容「非常先進」。目前有兩個問題解決不了,一每年只能修復幾百件文物、數量有限。二是一些大型的文物,無法在本院修復。
都海江表示,北院不僅能夠提供超大空間,還將為大型文物修復配備相應的吊裝設備,並提供專門通道。未來也將讓觀眾看到修復文物的過程,「它比本院更開放」。
據指出,未來北京故宮北院區擬建成文物展示中心、文物修復中心、文物展廳、文物周轉庫房以及宮廷園藝中心,並將設立國際文物修復平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室。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